1 / 33
文档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百家争鸣.pptx

格式:pptx   大小:824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百家争鸣.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6/20 文件大小:8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百家争鸣.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五 现代中”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评价巩固
请回答:
①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②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
请回答:
③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孟 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1)早期儒家思想的总结者
(3)认为学****的目标是认识和把握“礼”
(2)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荀 子
二、主要学派及思想
(二)道家
代表人物?
春秋老子:道学的奠基
战国庄子:道学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
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三: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是万物的本源
朴素辨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知识梳理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倾向?
秦始皇佩服
的“韩非子”
三、法家思想
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是多么重视韩非的法家思想理论。秦始皇也正是全面、彻底、果断地实施了韩非的这一法家治国理论,才终于统一了七国,成就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秦王朝。
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秦始皇所赏识,并专门发兵韩国将韩非这个治国人才夺了回去。为了得到一个人才而专门发动了一场战争,
你知道吗?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法: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
法律,是君、臣、民共同遵
守的东西。
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神秘、决策、御臣)
势:“权重位尊”的权势、
权威。
法、术、势三者结合。
三、法家思想
四、墨子和墨家

(1)主张“兼爱”“非攻”
(2)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
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成员称为墨者,领导人称为巨(钜)子。是侠客的渊源。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评价巩固
墨家
法家
道家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