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绩效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
(提纲)
一、教师评价的发展轨迹
    1、 自发时期:1900年前,学生和家长自发地评价教师
    2、 传统时期:1900-1985年前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形成、发展和盛行
    3、 转型时期: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并存。
   评价目的:绩效管理——专业发展
       功能:甄别选拔——共同进步
       方向:面向过去——面向未来
       类型: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主体:单元主体——多元主体
       关系:自上而下——平等协商
       结果:强迫接受——共同认可
  二、教师评价标准
    1、教师评价标准的范畴
    斯克里温:学科内容、教学能力、学生评价、伦理道德、个人对学校和社区的服务
    美国增加了:反思经验与教训,成为学习共同体成员
    英国增加了:专业发展
    澳大利亚增加了:专业发展与职责
    中国:德、能、勤、绩、效
    2、教师评价标准的层次
    教师评价标准(大环)
    教学评价标准(中环)
    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标准(圆)
    3、教师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
    如: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4、教师评价标准的类型
    绝对评价标准,即外显评价标准、结果评价标准、刚性评价标准
    相对评价标准:内隐评价标准、柔性评价标准
    策略一:把相对评价标准转化为具有行为特征的评价标准。
    如:关心和支持教研组工作:按时出席+……
    如: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管教有方,但是不采用压制学生的方法
    态度友好,但不过于亲近学生
    策略二、把相对评价标准转换为描述性的评价标准
    如: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5分(……),4分(……),3分(……),2分(……),1分(……)
   策略三、把相对评价标准转换为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学历提高)本科以上学历(5分)、达到本科学历(4分)、本科在读(3分)、达到大专学历(2分)、大专在读(1分)、中师或相当学历(0分)
   策略四、降低相对评价标准的比例或权重
   策略五
、针对相对评价标准,采用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
    三、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
    1、概念界定
    2、末尾淘汰制
    现场讨论题之一:“末尾淘汰制”
    3、绩效评价
    工作结果(绝对评价)
    工作过程(相对评价)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1、概念界定
    2、课堂听课评价法
    3、目标合同评价法
    4、微格教学评价法
    5、自我评价法
    讨论题之二:安徽某县教委对全县部分教师进行教师评价活动。事先没跟校方和教师打招呼,由教研员直接进入教室听课,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档案。某校一位青年教师故意把教研员当作学生,当堂提问。教研员认为受到非礼,中途退出,学生哄堂大笑。教委要求学校处理这位青年教师,但至今争论不休……
    制定合同目标
    ·教师自我评价并起草“目标合同”(三年总体目标;每年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