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状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
,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索,全课总结
老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索: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索,拓展新知
老师:最终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索!请看:
,老师望见101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觉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洁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验感知、理解学问的过程,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觉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实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酷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验学习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活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好玩的数学学问,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课件出示)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觉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探讨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聘请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安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内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用。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师:谁能读一读?这道题告知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求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道题中什么词语最关键?
(课件说明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讨。
3、出示合作要求。
(1)老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起先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
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老师巡察,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老师刚好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刚好激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状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其次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