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孟子》读书笔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曝十寒”,“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常用语,便是孟子的言论。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他的“性善论”,“仁政,“王道”等思想广为传颂,记录了他伟大思想的便是《孟子》一书。
南宋时期,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并称为“四书”,直至清末,“四书”是科举必考内容,可见其在历史思想发展中的地位。杨振宁先生说他从30岁以后,做人处事都靠孟子。可见孟子的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躯体和气质中。
《孟子》开篇,便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梁惠王见到孟子便问他不远千里来对梁国能提供什么有利的建议。换位思考,孟子怀着友好的态度来拜访,却被当成是为了利益而来,并且梁王表现出对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不屑,想必孟子的内心也是颇难受的。然而他仍然好言相劝梁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即是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百姓说“怎样有利于我自己”?就会造成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的局面,国家就危险了。孟子的思想,值得当代人学习。如今社会浮躁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变得功利化,容易为眼前的利益所驱动。但是一味追求利益确实会让个人享有一时之快感,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却是极大的危害。没有甘心奉献,没有仁义,只讲究利益的个人构成的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仁义,即有情有义,在收获的同时乐于付出,不仅仅追求功利,不单单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或者只和对自己有利的人交往,这边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不是只讲利益的人了。
高中时曾学过《孟子》中的一篇关于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在这篇文章中,孟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