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诗经中的赋比兴.docx

格式:docx   大小:5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经中的赋比兴.docx

上传人:前程似锦教育 2022/7/28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经中的赋比兴.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曲中的 比 ,一般来 , 中 比 兼用, 中比 多于 ,曲中 比多于 。以下分
述。
一、《 》中的
《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
“交交黄鸟,止于棘,止
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
渲染一种
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 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 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
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
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
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
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
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赋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
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
自己的感情。
“比 ”,用朱熹的解释,是 “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
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
“他山之
石,可以攻玉 ”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硕人》 连续用 “葇荑 ”喻美人之手, “凝脂 ”喻美人之肤, “瓠
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 “比 ”的佳例。
“赋 ”和 “比 ”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 “兴 ”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
的手法。 “兴 ”字的本义是 “起 ”,因此又多称为
“起兴 ”。《诗经》中的 “兴 ”,用朱熹的解释,是 “先
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
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
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例卫
风·氓中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 “兴 ”,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
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与下
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
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
“兴 ”。
进一步, “兴 ”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
“兴 ”原本是思绪无
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
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
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
而是虚灵微妙
的。如《关雎》开头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
“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 ”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
白确定。 又如《桃夭》 一诗, 开头的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 “兴 ”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 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
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国风 ·周南 ·关雎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国风 ·召南 ·驺虞
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 国风 ·召南 ·江有汜
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 国风 ·卫风 ·硕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国风 ·卫风 ·淇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小雅 ·鹤鸣
兴: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 卷耳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 螽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夭
比 是 的主要三种表 手法。 是中国古代 于 歌表 方法的 。 它是根据《 》的 作 出来的。 最早的 于 《周礼·春官》 :“大 ⋯⋯教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