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洲曲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认识乐府及《西洲曲》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歌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艺术手法;
3.托物寄情,巧借光景吐真情。
能力目标:
1.训练
西洲曲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认识乐府及《西洲曲》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歌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艺术手法;
3.托物寄情,巧借光景吐真情。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光景、动作、写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此诗,感悟美好真挚的爱情,培养学生健康崇高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找出表示时序变化的光景;
2.接字、顶真、谐音双关等写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光景与动作相联合来表达女子的苦苦思念之情及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经过频频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觉其音乐美。
2.探究赏析法:从光景与动作两方面去赏析诗句,感觉其情感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有一种情感,它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是闪闪发光的钻石。它既如蜂蜜
1/4
般甜,让人魂牵梦绕;又如黄连般苦,让人难过万分。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情感呢?——爱情。
是啊,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极尽才情地颂扬它的
美好。有牛郎织女“两情假如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有我们初中学过的《诗经》第一首诗歌《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那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此外一首爱情诗——《西洲曲》
二、文体与诗题简介
1.乐府:本是音乐官签字,主要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
时演奏之用。后人就把它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及此后诗人采用乐
府旧题,模拟其体系而创作的作品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2.《西洲曲》就是一首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此诗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向来被视为其代表作。陈祚明谓之“言情之绝唱”,
它标志着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三、整体感知诗歌
1.诵读诗歌
(1)放录音,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韵脚。
明确:
①每四句一换韵
②蝉联接字,顶真勾联
(2)学生伴乐齐读,再次感觉其音乐美。
2.全诗是以第几人称,谁的口吻来写的?
明确:第一人称,以一位女子自述的口吻
3.女主人公娓娓道来,向我们倾诉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找出提示性的词语。
明确:由诗中“忆梅”“忆郎”“望郎”得出,女主人公向我们倾诉了自己对情郎的思念
之情。
4.除了人物的活动,诗中还描绘了哪些光景呢?这些光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梅花——早春伯劳乌臼——仲夏莲子飞鸿——深秋
5.由光景的提示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