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8
文档名称:

宏观经济学.ppt

格式:ppt   大小:3,102KB   页数:1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宏观经济学.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24 文件大小:3.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宏观经济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教材:《宏观经济学教程》叶航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宏观经济学》叶航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
参考书:《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华夏出版社出版
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
目录
0、导论
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
1、总产出 2、消费、储蓄与投资 3、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二篇宏观经济模型
4、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5、IS-LM模型 6、AD-AS模型
第三篇宏观经济运行
7、通货膨胀 8、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
第四篇宏观经济调控
10、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11、宏观经济调控效应 12、宏观经济调控技术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流派
13、新古典综合派 14、货币学派 15、供应学派 16、理性预期学派
17、新凯恩斯主义
3
导论
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Edward Shapiro)认为:“宏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包括国民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引起这些总量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萨谬尔森(Paul Samuelson)认为:“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考察的是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相反,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
曼昆( Mankiw) 认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而“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4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
5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1890年出版
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出版
6
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
。父亲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母亲曾任剑桥参议员和市长。
少年时代,凯恩斯的数学成绩突出,14岁获得了伊顿公学奖学金。1902年被保送进入纽卡斯尔学院学****数学。1909年3月,凯恩斯的论文《概率论》顺利通过。经过修订,于1921年出版。
1908年,凯恩斯应马歇尔之聘任经济学讲师。1911年,由于马歇尔的推荐,28岁的凯恩斯出任《经济学杂志》主编。这一杂志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季刊,凯恩斯负责这一杂志长达30多年之久,并为它写了不少文章。1913年,印度的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这一年出版的《印度的通货和财政》,是他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他因此而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会员,参加政府的重要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凱恩斯在这一年进英国财政部工作,主要职责是处理协约国之间的金融问题。1919年,他担任英国财政部出席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并以顾问身份出席四强会议。1925年,凯恩斯跟逃亡英国的俄国芭蕾舞演员莉迪娅·露波可娃结婚。他们曾数次去过俄国。
1923年,凯恩斯出版《货币改革论》,这是他将1922年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经过修改、编篡而成的,主要是讨论战后的经济政策。凯恩斯研究货币理论的另一部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两卷本的《货币论》。这部著作的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凯恩斯向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
《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此后,他著作不算很多。1937年发表了《就业通论》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1940年,凯恩斯出版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这是他为财政大臣提出的战时财政计划,销路很广。1942年6月,凯恩斯被封为勋爵。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享年63岁。
背景材料之一:
7
微观经济学
理性人假设
市场出清假设
市场的帕累托有效性
自由放任的市场组织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宏观经济学
合成谬误假设
市场非出清假设
市场失灵
国家干预
凯恩斯“看得见的手”
8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上个世纪2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发展时期。1926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给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劫难中挣扎出来的欧洲和美国人民带来巨大希望,以为可以像19世纪那样再享受几十年的和平与繁荣。然而,好景不长。这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