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源性休克病人护理
ICU蒋玲
休克的概念
心源性休克概念、病理机制念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特点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及护理要点
概述
一、休克的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循环障碍,使周围组织血液灌注量严重不足(微循环碍),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生理过程。
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
失血、创伤、烧伤、失液
感染性
感染性疾病
心源性
心梗、心律失常、心脏手术等
过敏性
药物、血清制剂、输血/血浆、其他
神经源性
高位脊髓损伤、脊髓神经炎、脑疝
梗阻性
肺栓塞、夹层动脉瘤
内分泌泌性
粘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
心源性休克的病理机制
一、定义
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心源性休克的病理机制
二、病理
1 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大面积急性心梗、心肌炎、心肌病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2 心室射血障碍:大面积肺梗、急性瓣膜病变。
3 心室充盈障碍:急性心包填塞、持续心动过速,心房肿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病变等。
4 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量综合征。
5 混合型: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
广义的心源性休克:以上原因所致心源性休克
狭义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最常见。
不同病因的休克环节:急性微循环障碍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1 血压下降
(1)原血压正常者,收缩压≤(80mmHg)
舒张压<(60mmHg)
(2)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 (90mmHg)
(持续半小时以上);
或从原水平降低30%以上;
或血压下降≥(80mmHg)
2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及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
(1)神志不清或呆滞、烦躁、表情淡漠
(2)面色苍白、四肢劂冷、大汗淋漓-肢端末梢发绀
(3)脉搏快而细
(4)尿量<20ml/h或<400ml/d ()
(5)呼吸浅促,临终前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表现,肝肾功能障碍和高乳酸血症表现。
3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条件的单位):
(1)心脏指数(CI)<²
(2)肺动脉楔压(PCWP)>(18mmHg)
(3)中心静脉压(CVP)>(12cmH2O)
(4)总外周血管阻力(TPR)>-5 ()
(5)呼吸浅促,临终前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表现,肝肾功能障碍和高乳酸血症表现。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压下降
如: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呕吐、进饮少、利尿甚) 、代谢性酸中毒、剧烈疼痛、应用抑制心肌的药物、过敏、感染、出血性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