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科学教案《光和影》.pdf

格式:pdf   大小:1,016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教案《光和影》.pdf

上传人:cjc201601 2022/11/22 文件大小:10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教案《光和影》.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科学教案《光和影》 】是由【cjc2016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教案《光和影》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科学教案《光和影》
科学教案《光和影》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
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
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
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
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
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
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
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
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
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
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
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
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
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光和影》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
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活动过程:
一、我和影子做游戏:.
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阔场地,教师边做动作
边说“奇怪奇怪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
观察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欢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影子不见了
1、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提问:⑴我们刚才和谁做游戏的?
它还在吗?
⑵为什么不见了?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三、找影子
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
他物体的影子。
2、画一画:请幼儿在地面上画画自己找的影子。
四、游戏:影子躲起来了
请幼儿自选报纸、雨伞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想,影子除了太阳下有,还有什么时候会出现?:.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
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通过教师敏
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
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科学教案《光和影》3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
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
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
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
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
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
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
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器材准备】
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
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今天我们学****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第一课。板书
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
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
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
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学生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略了
需要“屏”,也不一定会说出物体要挡住光才能产生影子。这时
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
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各组准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始实验了,还缺什么,可以
到讲台上领取。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
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大组汇报:通过汇报讨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
物体、屏。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
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
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强
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影子的特点
教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
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
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
活动一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
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
前、后描述。
教师示范并演示实验和记录方法。:.
活动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活动三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
才能看到影子。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总结:
(1)、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
生改变。光源照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
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
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教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
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我们再做一
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1、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
同?
科学教案《光和影》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第二排的张煜程小朋友一会儿
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胸前来回摆动,根本就不是在做操。
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停了下来,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
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
操结束。做完操,我把原来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为踩影子游戏。
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
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
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变大变小、日晷等经验),通
过猜测、记录上午9点下午3点之问,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探索太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
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
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
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
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
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
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
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
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
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
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
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
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
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
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
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
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
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
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出太阳与
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
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
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
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
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
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
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
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
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
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
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
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
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
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
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
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
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
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
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
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
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
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
一变化规律。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
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
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
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
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
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
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
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
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
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
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
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
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
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
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
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
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
教师没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
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
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
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
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
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
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
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
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
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
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
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
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
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
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
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
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科学教案《光和影》5
活动意图::.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
位置会有什么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此次活动。让孩子们
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物体、光源和反射
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
系。
2、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
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
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
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
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
系。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
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
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
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
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
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
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
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
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
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
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
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
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
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总结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总结出太
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
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
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
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
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
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
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
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
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
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
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
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
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
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
吗”。
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
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
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
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
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
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
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
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
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研究太阳、影子、日晷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
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
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
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不足之处: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
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
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
科学教案《光和影》6:.
教材分析
《光和影》这篇课文内容的安排是从手影游戏开始引出影子
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进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几个特点。同时让学
生认识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及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这
一活动导入。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说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变
化的特点。
第四部分:简单介绍投影的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喜爱游戏及动手实验的
特点,应按教科书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光和影
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不同彩色粉笔分别记录投在“屏”上的
影子。再根据影子进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
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体的那种物质。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
和屏之间。
3、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所发出的光。
4、影子的特点:①位置②大小③形状
5、投影: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如我们教
室里的实物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2、分组进行光和影的三个实验。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点。
4、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过程要用直观的演示及实验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电筒、大号电池(作遮挡物)各八只,4
开图画白纸24张,红、黄、蓝彩色粉笔各八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
3、通过闭眼活动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认识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1、打开实物投影仪。
2、用手在投影仪及黑板中间作各种手影。
3、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进行影子特点的三个实验
1、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发实验器材。
2、说明三个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放下窗帘、准备工作。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归纳影子位置、大小、形状的特点。
四、巩固运用
打开投影仪做游戏,验证我们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
1、改变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变化。
2、改变遮挡物在光源间的距离,影子有什么变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侧面的变化。
4、投影是用移动光源远近进行物体大小变化。
五、课外延伸: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