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1/1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引起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顺差、现金比率与股票市场对流动性状况有着显著影响。其中贸易顺差对流动性状况影响最大,其次是现金比率因素,股票市场对流动性状况影响最小。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现金比率;股票市场
一、引言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关于流动过剩形成的原因,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其它一些原因也会导致流动性过剩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一是随着现代化支付手段的发展,我国的现金需求比率下降。这使得居民资产中以存款形式保留资产比率上升;二是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大量资金以存款形式留在银行体系;三是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二、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及模型建立
(L)。选择银行体系存贷差作为流动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并不是指存贷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流动性是由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与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构成。[2]但该指标存在一个问题:该指标体现的流动性是经过央行政策调整干预过的流动性。人民银行多次调整了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吸收流动性等措施,这样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因为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措施而减少。由于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因而不以经过干预调整过的流动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干预前的流动性数据为研究对象。由于超额准备金率的下调,银行体系不可能将过多的资金作为超额准备上缴央行,而要投资货币市场、国债等。这些投资既有主动性的因素也有被动性的因素,被动性的因素占有相当大部分。在讨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时,中央银行被动地吸收的流动性当然也应该是研究的对象。综合起来看,存贷差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存贷差本身就包含了正常经营需要保持的适当的流动性,也包含了在央行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及央行票据吸收的多余流动性及被动投资资金。
(T)。选择经常项目下的月度的进出口差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I)。采用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单位为亿美元。严格来讲为了计算资本项目差额对流动性的影响应采取FDI与ODI的差额作为变量,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数量不大,为了方便本文忽略了ODI的影响,直接采用FDI的数据。
(M)。采用人民银行公布的月度M0与M2二者比值。
(S)。选取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收盘值。
以上数据均为2000年1月到2006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部分指标根据原始数据间接计算而来。使用软件为Evie+β4S+μ
其中, 为相应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C为截距项,μ为随机扰动项。这一计量模型所考察的是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三、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的模型分析
。首先对几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往往会造成“伪回归”问题。用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