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彩屏 2022/12/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是由【彩屏】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孔艳丽徐红芬王桓摘要:本文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进行拟合,发现从2005年起我国明显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然后,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外汇占款快速增长是导致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而存款利率偏低、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都减少了广义货币需求。最后,从货币供求两方面分别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来优化经济结构。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供求;货币需求模型;广义货币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2-0047-04中图分类号::A
一、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货币供求失衡
近两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流动性过剩进行的。目前,国内研究流动性过剩的文献已相当多,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对全社会的流动性过剩进行分析,二是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进行分析。这些文献大都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表现和解决办法,但基本上都没有对流动性过剩的界定标准(也就是流动性怎样才算过剩)进行深入阐述,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简单理解为货币供给过多,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M2,GDP比率、银行存贷比、存差等指标,则被用来说明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我们认为仅仅从货币供给角度来分析流动性过剩是不全面的,不能准确界定流动性过剩的标准,不能全面分析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对流动性过剩的治理也很难对症下药。
要分析流动性过剩,首先应对流动性进行界定。经济学中的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流动性一词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始于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讲到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理解,流动性就是货币。不过随着金融的发展,流动性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所说的流动性早已经扩大到M2甚至更广的范围了。
流动性过剩既然是一个货币现象,分析流动性过剩问题就要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着手。我们认为流动性过剩的标准应该是社会体系的货币供给量明显超过了货币需求量,从而造成供大于求的货币失衡。只有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进行比较,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的流动性状况及其量的计量。从货币供求关系研究我国的流动性状况,最重要的是应对我国的货币需求量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因为在货币供给量确定的情况下,只有对货币需求量进行准确测算,才能判断出我国的流动性是否过剩。本文将首先构建我国的货币需求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
二、我国货币需求模型的构建及其分析
我们将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货币需求模型,也就是考察在货币供求平衡时货币需求量与其决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的构建

根据货币需求理论和模型实证分析的发展来看,货币需求模型中的解释变量通常分为三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发展中国家一般指制度变量)。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时,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相关规模变量。鉴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经济的开放程度,我们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NNR)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作为机会成本变量,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数据难以取得,本文直接用实际通货膨胀率(INF)替代,实际通货膨胀率又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来近似表示。影响我国广义货币需求的制度因素主要有货币化进程、经济市场化、证券市场发展等,本文借鉴麦金农(1997)的金融深化指标――M/GDP(用M2GDP表示)作为制度变量,易行健(2003)对MzGDP所作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指标作为惟一的制度变量是合适的。
、处理及单位根检验。
我们将采用1988-2004年的数据来拟合我国的广义货币需求模型,采用这个时间段,主要是考虑到2004年以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还不明显。所选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由于广义货币需求模型中用到的是实际广义货币需求余额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一步:利用不变价的GDP指数和现价的GDP指数生成GDP平减指数(DPI),对M2和GDP数据进行调整,得到实际的广义货币需求RM2和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RGDP。第二步:对RM2和RGDP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得到LRM2和LRGDP,在此基础上对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所有变量一阶差分平稳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采用ADF方法,,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SIC准则,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序列LR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序列LRM2和IN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序列NNR和M2GDP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

我们将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建立我国的广义货币需求模型,该模型已被证明在货币需求模型估计方面最为成功。
(1)建立长期货币需求模型。,采用OLS方法估计出长期货币需求模型如下:
LRM2=-+*LRGDP+*NNR-*INF+*M2GDP
(-)()()(-)()
R2=-statistic==
该模型是半对数模型,主要是借鉴了弗里德曼关于半对数模型得出的结果要比对数模型好的推论,模型中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制度变量是用其水平值而非对数值来参与模型的拟合。从统计结果可以得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
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对应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从而也说明LRM2与LRGDP、NNR、INF和M2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2)建立短期动态货币需求模型。协整关系仅仅表明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微观经济主体还会根据经济变量的短期变
化,调整长期均衡的货币需求量,这就是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模型。根据由广至简的动态建模原则,从滞后3期的模型开始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得到M2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除变量D(M2GDP(-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长期模型中,实际广义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制度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实际收入、利率和制度变量与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利率半弹性、通货膨胀率半弹性和M2/、-。协整关系表明解释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模型参数也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短期动态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揭示了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变动同相关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上述模型分析,近两年流动性已明显过剩
利用我国广义货币需求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计算1988-2006年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的拟合值,并与广义货币供给量进行比较,见图1。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两指标值吻合得比较好,进一步说明我们建立的广义货币需求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广义货币供给量均明显超过了广义货币需求量,,,可以说从2005年起我国的流动性已经明显过剩。
三、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快速增长
一般来讲,一国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近些年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货币增长较快。,,%。基础货币一般通过三种渠道投放:再贷款再贴现、财政透支与借款、外汇占款,前两项统称为中央银行信贷,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对应的货币投放。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而外汇占款增加较多,主要是由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造成的。
我国国际收支已连续多年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由贸易顺差造成的,而资本项目顺差则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国外投机资本流人造成的。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以及FDI的持续增加,再加上2002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大量国外投机资本流入国内,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6年末,,,。2004-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更是超常增加,每年保持2000亿美元以上的年增量,、。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直接导致外汇占款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末,,。外汇占款快速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导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
(二)影响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的因素分析
,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起决定性作用,两者成同方向变动,。从2003年起,我国GDP每年保持10%1,2上的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导致广义货币需求也快速增长。
,定期存款利率与广义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近似理解为货币资产本身的收益率。如果存款利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反之下降。%,2006年以来虽累计上调4次,%。在目前存款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对货币资产的需求自然不高,这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相对不足的一个原因。
,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将导致货币需求下降,反之增加。2003-2006年,%、%、%%,除了2004年通货膨胀率较高外,其余年份都控制在较低水平。但2006年底以来CPI涨幅较大,通货膨胀预期明显增强;再加上我国这几年的房屋销售价格快速上涨,对居民投资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所以导致货币需求明显下降。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易行健(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扩张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体现了极强的资产替代效应和交易效应。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牛市行情,股指不断创出新高,极大地激发了居民投资股市、购买基金的热情,储蓄存款余额虽然继续增加,但增速持续下降。股市行情向好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比较明显,从而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2005年7月我国开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企业和居民对外币的需求下降,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同时,国外大量投机资本流入国内,也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另一方面,外币兑换人民币又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进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货币供求会产生双向影响,但对哪一方的影响大些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人民币升值将增加我国的广义货币需求,但目前存款利率较低、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都将减少我国的广义货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