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司棋 2022/6/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孔艳丽 徐红芬 王 桓 摘要:本文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进行拟合,发现从2005年起我国明显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然后,从序列的平稳性,所有变量一阶差分平稳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采用ADF方法,,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SIC准则,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序列LR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序列LRM2和IN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序列NNR和M2GDP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

我们将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建立我国的广义货币需求模型,该模型已被证明在货币需求模型估计方面最为成功。
(1)建立长期货币需求模型。,采用OLS方法估计出长期货币需求模型如下:
LRM2=-+*LRGDP+*NNR-*INF+*M2GDP
(-) () () (-) ()
R2= F-statistic= DW=
该模型是半对数模型,主要是借鉴了弗里德曼关于半对数模型得出的结果要比对数模型好的推论,模型中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制度变量是用其水平值而非对数值来参与模型的拟合。从统计结果可以得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
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对应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从而也说明LRM2与LRGDP、NNR、INF和M2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2)建立短期动态货币需求模型。协整关系仅仅表明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微观经济主体还会根据经济变量的短期变




化,调整长期均衡的货币需求量,这就是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模型。根据由广至简的动态建模原则,从滞后3期的模型开始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得到M2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除变量D(M2GDP(-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长期模型中,实际广义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制度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实际收入、利率和制度变量与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利率半弹性、通货膨胀率半弹性和M2/、-。协整关系表明解释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模型参数也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短期动态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揭示了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变动同相关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上述模型分析,近两年流动性已明显过剩
利用我国广义货币需求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计算1988-2006年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的拟合值,并与广义货币供给量进行比较,见图1。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两指标值吻合得比较好,进一步说明我们建立的广义货币需求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广义货币供给量均明显超过了广义货币需求量,,,可以说从2005年起我国的流动性已经明显过剩。

三、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快速增长
一般来讲,一国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近些年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货币增长较快。,,%。基础货币一般通过三种渠道投放:再贷款再贴现、财政透支与借款、外汇占款,前两项统称为中央银行信贷,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对应的货币投放。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而外汇占款增加较多,主要是由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造成的。
我国国际收支已连续多年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由贸易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