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PPT医学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396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PPT医学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17/11/23 文件大小:3.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PPT医学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br/> 中国脑血管病
一级预防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
预防指南:
首位死因
致残率
主要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
缺乏身体活动
饮食和营养
肥胖
代谢综合征
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口服避孕药
偏头痛
阿司匹林用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推荐意见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其他心脏病
血脂异常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死因首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2004--2005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
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
研究证实,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致、独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著性;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 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6%。
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但重点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特别是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建议应用非药物或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压。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一旦患者开始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需按时随诊,及时调整用药或剂量,直至达到目标血压水平。
最近证据指出除血压均值增高可引起脑卒中风险增加外,个体血压的变异性也会导致其风险增加
高血压推荐意见
(1)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药物控制治疗,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以促进血压控制。
(2)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
(3)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 mmHg;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
(4)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如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5)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吸烟
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同样也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风险几乎是主动吸烟的2倍
去除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史的影响后,
国内有研究指出,戒烟可使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迅速降低,可降至接近却无法达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吸烟推荐意见
(1)吸烟者应戒烟;
(2)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险性的认识。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病期间同样增加非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患病期间每年增加3%)。对于那些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高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的风险相关。
美国糖尿病协会已经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降为<%,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微血管并发症。
目前认为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可以明显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中包括脑卒中。
但医学研究委员会/英国心脏基金会的心脏保护研究发现,高风险患者在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能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4%;贝特类药物治疗与脑卒中风险降低无显著相关性。
糖尿病推荐意见
(1)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白蛋白或糖耐量试验。
(2)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步降低。
(4)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