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doc

上传人:yzhfg888 2017/12/8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大学语文论文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
曹轶婷
悲剧,素来被认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很多人却认为,中国是没有悲剧的。因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故事,大都倾向于大团圆结局,就算是《梁祝》这种男女主人公都死去的故事,也要最后再加上一个化蝶双飞的结局。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追求和谐与善恶有报的观念,使得中国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彻头彻尾的惨烈悲剧。但是,笔者认为,《赵氏孤儿》这部作品却有着很深的悲剧意蕴。它与中国其他或以大团圆或以小美满为结局的作品相比,有着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那么什么是悲剧意蕴呢?朱光潜曾谈到:“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1]笔者觉得,如果一部作品只是单纯地表达对悲哀人生深切的体验和对生活无尽的悲悯情怀,面对劫难却逆来顺受或麻木不仁,而没有对苦难和不幸加以抗争的话,那这部作品毫无悲剧意蕴可言。而唯有在面对悲哀的人生的进行顽强的反抗,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力求改变这种看似宿命的结局,在面临无数倍大于自己的强力时展现出蹈死不顾的抗争精神,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气势磅礴的人格美,这才是真正的深层次的悲剧意蕴。而《赵氏孤儿》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以及剧中主要人物如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都符合这一含义,而且与其他作品的悲剧性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般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悲剧性,大多都具有这些特点:首先,结局一定是大团圆的。比如《窦娥冤》里的窦天章为女儿平冤昭雪,《梁祝》里的双方都化蝶而去,虽然主角均已死去,但作者还是会以另一种形式让主角有个好结局,满足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和谐观念。第二,都会利用超现实的力量来实现大团圆结局,窦娥化成鬼魂来到父亲案前,反复将公案翻到自己的那一页从而引起父亲对自己冤案的注意;祝英台来到梁山伯墓前痛哭,感动了上天,于是雷雨大作,坟墓劈开,祝英台跳入墓中,与梁山伯团圆。
正是由于这两点,这些作品中虽然也展现了个人的反抗精神,但是其反抗精神与《赵氏孤儿》相比,就差很多。其悲剧气氛与悲剧意蕴也被冲淡。大团圆结局冲淡了整个作品的悲剧气氛,而美好的大团圆往往要通过上天等虚幻的东西来帮助完成,这或多或少就会弱化整部作品的深度,弱化人作为主角的能动作用,也就弱化了悲剧意蕴。而《赵氏孤儿》的悲剧特点与这些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才更加突出了《赵氏孤儿》的悲剧性,使得《赵氏孤儿》有更深的悲剧意蕴。
《赵氏孤儿》悲剧意蕴的独特性突出在以下这四个方面:
首先,《赵氏孤儿》的结局并非是完美的大团圆。虽然赵氏孤儿为赵家报了仇,杀了屠岸贾,恢复了赵家的名誉,但对于救赵氏孤儿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甚至那些之前的小人物来说,悲剧还是无可挽回的。这也正说明了《赵氏孤儿》悲剧意蕴的主要体现者并不是赵氏家族死去的人们,而是为保护赵家和为保住赵氏孤儿而做出牺牲的人们。程婴为救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中年才得的独子;公孙杵臼为救赵氏孤儿,放弃了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牺牲了自己的性命;韩厥为了包庇赵氏孤儿,不惜挥剑自刎……这些人的牺牲与死亡是客观存在的,而结局的大团圆并没有真正挽回他们所失去的一切,大团圆结局仅仅是局限于赵家的大团圆,而真正作为主角的他们却是始终生活在彻头彻尾的悲剧里。这就是很多人看完《赵氏孤儿》后并没有像看完其他作品一样心情放松,而是依旧心情沉重地为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