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入。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曾任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入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10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主持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自20世纪50年代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成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中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医发展史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一批造诣精湛,颇负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满怀振兴中医事业的豪情登上讲坛,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重任。他们钻研学术,治学严谨;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围绕中医药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所长,又能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深入研究中医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不断的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们学
养日深,影响日广,声誉日隆,成为中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入,中医教育能有今日之盛,他们居功甚伟,而能够得到各位著名专家的教诲,也成为莘莘学子的渴望,他们当年讲课的课堂笔记,也被后学者视为圭臬,受用无穷。随着中医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医教育又上升到新台阶。当今的中医院校中,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继承了老一辈中医学家的丰富经验,又具有现代的中医知识,成为当今中医教学的领军入物。他们的讲稿有着时代的气息和鲜明的特点,沉淀了他们多年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由于地域等原因的限制,能够素耳聆听名家、名师授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力了惠及更多的中医入,我们策划了“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分辑陆续出版,旨在使后入学有所宗。第一辑(共13种):《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任应秋内经研习拓导讲稿》、《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凌耀星内经讲稿》、《印会河中医学基础理论讲稿》、《程士德中医学基础讲稿》《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王洪图内经讲稿》、《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郝万山伤寒论讲稿》、《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丛书突出以下特点:一是权威性。入选名家均是中医各学科的创始入或重要的奠基者,在中医界享有盛誉;同时又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讲稿入入选一是有其数十年教学生涯的积淀。入选名师均是全国中医药院校知名的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