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025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jie 2025/4/1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通过说课稿,老师能更好地支配教学安排和教学进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写新课标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有什么要留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新课标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篇1)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会作力的图示.
,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
教学重难点
,作力的图示.
,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学问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试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点提炼]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肯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改变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变更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便利,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留意(1),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缘由.
,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提炼]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G=mg,g为重力加速度,g=,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留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对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态有关,质量分布匀称、(填“可以不在”或“肯定在”)物体上.
新课标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问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探讨过程教化,本节课以探讨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绽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探讨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视察现象→初步分析→揣测试验探讨→得出规律→重复试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探讨困难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试验教学中,进行限制的思想方法的教化:从试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全部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试验思想的教化,“试验的精髓在于限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试验中特别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限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限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起先释放的限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试验误差的限制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多次试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化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化。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留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化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化。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探讨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试验目的
.
.
.
二、试验原理
.
,假如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_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_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试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四、试验步骤











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试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

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登记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_轴.

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_值处的y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旁边用铅笔较精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

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登记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五、数据处理

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匀称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_,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2(1)gt2和_=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终算出v0的平均值.











抛物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a_2,将某点(如B点)的坐标_、y代入上式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近似都成立,则说明所描绘的曲线为抛物线.
六、误差分析
,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
.
.
七、留意事项
(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运动).
,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
,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始终到达右下角为宜.










.
新课标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分;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是难点。
,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生疏,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学问,今日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学问,绝不是简洁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相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亲密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假如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假如细绳斜向上拉滑块,这种状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