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肝内外胆管结石护理查房.ppt

格式:ppt   大小:5,265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肝内外胆管结石护理查房.ppt

上传人:86979448 2018/3/14 文件大小:5.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肝内外胆管结石护理查房.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本资料
姓名:陈性别:女
年龄:地址:
职业:农民
初步诊断:肝胆管内结石? 肝脓肿?
住院日期:-至今
患者,陈彩琴,女,  53岁。因上腹部疼痛1年,再发10余天于2015-03-24  10:45入院。
患者约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不剧,尚能忍受,向腰背部放射,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伴有恶心呕吐,体温39℃,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予治疗(具体不详)后,腹痛好转。十余天前上腹痛,再发,性质、程度同前,余症状同前,查CT:胆总管上端结石,左侧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左叶低密度团片影,肝脓肿?胆囊显示不清。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肝内胆管结石”收住入院。
入院——病史
入院——查体
入院后查体:  T ℃,P 72次/分,R 17次/分,Bp 124/84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分,Murphy’s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上腹部CT:胆总管上段结石,左侧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左叶低密度团片影,肝脓肿?胆囊显示不清。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心脑血管、肝、肺、肾、内分泌系统重大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生长于玉环,文盲,农民,性格开朗。否认疫源、疫水接触史。否认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否认化学性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吸毒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冶游史。
月经史: 14岁 3天/28天 42岁 绝经后无异常流血流液。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体健,育有1子1女,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母亲因“宫颈癌”去世,父亲健在。2兄弟2姐妹,均体健。否认两系三代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
详细病史
病情的演变过程
患者由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肝内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阻塞近段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并发导致胆汁引流不畅,引起胆管内感染,反复感染加重胆管的炎性狭窄,急性感染引起化脓性左肝脓肿。
疾病相关知识
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结石发生在肝内的结石
病因:肝内胆管结石病因复杂,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蛔虫、华支睾吸虫)、胆汁淤积、胆道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常呈肝段、肝叶分布,由于胆管解剖位置的原因,左侧结石比右侧多见,左侧最常见的部位为左外叶、右侧为右后叶,可双侧存在,也可多肝段、肝叶分布。
病理生理:胆管结石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病史长短有关。结石主要导致:①肝胆管梗阻②胆管炎,急性感染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及全身脓毒症。③胆源性胰腺炎④肝胆管癌:肝胆管长期受结石、炎症及胆汁中致癌物质的刺激,可发生癌变。
疾病相关知识
临床表现: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和胸背部胀痛不适。绝大多数病人因寒战、高热和腹痛就诊。梗阻和感染仅发生在某肝叶、肝段胆管时,病人可无黄疸;结石位于肝管汇合处时可出现黄疸。体格检查可有肝大、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等体征。并发肝脓肿、肝硬化、肝胆管癌时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处理原则:反复发作胆管的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无症状、无局限性胆管扩张的3级胆管以上的结石,一般可不做治疗。
⑴肝切除术
⑵胆管切开取石术
⑶胆肠吻合术
⑷肝移植术
疾病相关知识
细菌性肝脓肿: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以男性多见,中年病人占70%。
病因:肝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又通过胆道与肠道想通,因为易受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等。近年来出现混合感染的病例较多。当全身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脏时,如病人抵抗力弱,即可发生肝脓肿。细菌入侵肝的常见途径如下。
疾病相关知识
⒈胆道系统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累及胆总管时,细菌沿胆管上行,感染肝而形成肝脓肿。近年来,胆道结石和癌性胆道梗阻成为细菌性肝脓肿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发病率已超过半数。胆道疾病所致肝脓肿常为多发性,以左外叶最多见。
⒉肝动脉
⒊门静脉系
⒋淋巴系统
⒌直接入侵
⒍隐匿性感染
疾病相关知识
病理生理化脓性细菌侵入肝后,引起肝的反应,有的自愈,有的形成许多小脓肿。在合理治疗下小脓肿多能吸收机化;但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治疗不及时,炎症加重,随着肝组织的感染和破坏可形成单发或多发脓肿;多发小脓肿也可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成为较大脓肿。因此,细菌性肝脓肿可以是单发性,也可以是多发性,但以后者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