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2/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3课史料与解析
 
 〔材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材料三〕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的字)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解读】陆九渊,自号象山居士,南宋思想家,是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就是天理。他批评朱熹的理学为“支离”,即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当下感奋,挺立起对儒家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日积月累地追求外在的知识,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所以他不像程朱那样致力于注经解经,因而他的著作不多,汇集在《象山先生全集》中,这部集子中包括他的书信、杂著、讲义和诗作,他没有写一部注经的书。陆九渊的心学理论虽不严密,但他的思想言论却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和后来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朱、陆对“理”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他们在治学方法上的分歧。
 朱陆二人方法论上的一次重要的争论发生在鹅湖寺会上。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参加这次会的朱亨记述了他们的分歧:朱熹批评陆的学术方法太简单,陆评朱熹用前人思想中支离破碎的语录来教人。(1)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2)南宋时心学的兴起也正说明理学的弊端已经显现;(3)这一时期学术活动活跃的现象说明了思想界比较开放,学术思想能够有自由交流的空间,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不严格。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所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解读】书院是中国士人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唐初产生于民间,经千余年的发展得以遍布中国各地,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都做出了很大贡献,甚至走出国门,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书院得以普及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理学家的提倡,并把它作为替代以考试为目的的功利教育的方式;二是印刷术普及后,识字的大众增加,官学没有办法负担教育这么多人的重任。书院学规最早见于宋代,最有名的要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宋理宗曾经将此篇手书赐示国子监诸生,遂成为天下共遵的学规。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阳明全集》卷三《传习录下》:汝中举先生教言,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功,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的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
《王阳明全集》卷二《传习录中·答罗整庵少宰书》: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王阳明全集》卷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