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美国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国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5/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国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国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
上世纪高校改革
在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几乎是常青藤一手遮天。而常青藤是当时的统治阶层、即所谓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清教徒的***。这些富裕家庭先把子弟送进新英格兰和纽约地区的几所贵族寄宿学校,然后从那里直接升入常青藤。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那时其实不过是地方学校。
1933年,40岁的化学家James Bryant Conant就任哈佛校长,一直到1953年卸任。在这20年中,他一手把哈佛转化为了现代大学。其中一个重要政策,就是推行奖学金制度,唯才是举,把不成器的富家子弟踢走,把聪明的穷学生请进来。当时他有一个相当激进的观点,称政府有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收他一次私有财产,即以剥夺性的遗产税终止财富的继承。此说曾引起万贯家资的校友的抗议,甚至要逼他辞职。但他以自己的声誉顶住压力,在哈佛执行财富再分配:用富人的学费供应穷人读书。事实证明,这是美国战后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石。
战后的《退伍军人法案》,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彻底重塑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根据这个法案,二战的退伍兵,只要被相应的大学录取,政府就支付其教育费用。于是,一些过去对常青藤连想也不敢想的下层子弟,拖家带口地搬进了典雅的贵族校园(许多退伍兵已经成家生子)。这一度在常青藤引起恐慌。许多教授担心这些“下九流”让常青藤斯文扫地。但事实证明,这些草莽之士,恰恰是常青藤历史上最好的学生。
奖学金制度,也越来越发达。进入本世纪后,(美国中等家庭年收入大致在5万美元上下)。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不仅不缴学费,而且白吃白住,有的甚至还能拿到笔记本电脑。~15万美元的家庭,孩子上哈佛也只须贡献家庭收入的10%。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也纷纷跟牌,推出了类似的政策。
但是,这只是我们看到了一面。另一面同样真实。
富人享有更多教育资源
根据最近耶鲁校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2013年录取的耶鲁新生,只有15%。考虑到美国中等家庭年收入仅为5万美元,这意味着占绝大多数的美国家庭的子弟,只能在耶鲁占据15%的位置。另外16%的学生,~12万美元的家庭。剩下的69%,来自年收入在12万美元以上的家庭。这大致就是收入在顶尖10%的家庭。
换句话说,10%最富有的阶层,在耶鲁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这些比例,每年当然有些浮动,但仅仅是一两个百分点而已,多年来基本稳定。其他的精英大学,也大同小异。2004年,当时的哈佛校长萨默斯就指出,美国精英大学里的学生,有四分之三来自收入在顶尖四分之一的家庭;而来自家庭收入在中等线以下的一半人口的学生,仅占9%。过去几十年,美国高等教育界不停地推出各种政策扶助弱势,但弱势似乎越扶越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上两个画面的强烈对比,逼着我们寻求答案。
美国是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整个社会朝着极度的贫富分化冲锋,即使大学希望帮助寒门出一些贵子,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美国不仅仅是贫富分化,而且是贫富隔离。穷人富人根本不住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美国公立学校的主要财政资源,来自本地房地产税。一个学生的教育费用,在麻省平均一年要一万多美元。穷镇一户只能收三千多美元,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