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援朝抗美铁骑先锋
1951年3月至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的14个坦克师属坦克团、坦克独立团和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分3批轮换开赴朝鲜,参加了战略防御各个阶段的阵地战,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的战斗序列中,有一支率先出国并两次入朝参战的坦克部队,它就是坦克第1师的坦克第1团。这个团因享有多个“全军第一”而光荣载入史册:第一支建立的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第一个建立的战车团(东北战车团),第一辆坦克(功臣号),第一位坦克英雄(董来扶),第一支接受毛主席检阅的坦克部队,……。在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中,锦州攻坚、天津突破、兵临北平,年轻的坦克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屡建功勋。当入朝参战先遣坦克团的光荣使命落到这支部队后,全体指战员满怀激情踏上征途,继承和发扬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与后续部队一起在战斗中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为装甲兵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征途艰辛铁血洗礼
出征前的坦克第1团经过整编、改装和3个月的军事训练,面貌焕然一新。执行新编制后,团部设有司令部、政治处、干部管理处、技术处、后方勤务处;战斗分队有装备30辆T―34中型坦克的第1、第2和第3连,装备6辆ИС―2重型坦克的第4连,装备4辆ИСУ―122自行火炮的第5连以及全部装备冲锋枪的步兵连;保障分队有指挥连、修理连和运输连。全团733名指战员在团长王怀庆和政委贺仁率领下,士气昂扬,整装待发。1951年3月31日,军委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和师首长到丰台车站为首批先锋战士送行。11时55分第一列列车开出。4月6日,满载着坦克的列车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国境,揭开了坦克兵首次出国作战的帷幕。?
出国机动和行军分为两路,一路由铁路输送,包括全部履带车辆、电台车、工程车及油罐车;另一路沿道路行军,包括80余辆轮胎车辆。机动的目的地首先是新幕车站,到达后再以履带行军和轮胎行军向集结地域、作战地区开进。?
坦克第1团长途行军面临着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朝鲜地形极为复杂,道路盘山跨水,弯急坡陡,车辆的机动性能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全团从上到下都缺乏现代战争条件下行军的经验,坦克乘员和汽车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也较低,致使车辆故障和事故不断发生,这就更增加了行军的难度。当时,志愿军空军尚未参战,我地面防空火力薄弱,美军飞机在潜伏特务的配合下,猖狂至极,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超低空搜索飞行,封锁交通干线,特别是投掷凝固汽油弹,对坦克和汽车的行军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然而,全团指战员在艰难险阻面前没有被吓倒。火车输送中,铁路、桥梁常被炸断,坦克乘员们就主动协同铁路员工昼夜抢修;履带行军中,坦克车长和驾驶员常常在白天徒步侦察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傍晚再闭灯驾驶着车辆前进;天快亮时开进森林或山沟伪装隐蔽、检修车辆
……。指战员们在行军途中表现出惊人的刻苦耐劳精神。?
坦克第2连第一次遭敌机袭击时,全连毫不畏惧,在烈火中奋勇抢救两辆坦克脱险,安全地迅速转移。汽车驾驶员刘文起的胳臂被敌机打断,他决然地拧下断肢并鼓励大家不要畏惧,表现出十足的硬骨头英雄气概。?
重型坦克连在一个雨夜行军中,403号车陷入水沟,排长闫立珍立即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凭借敌机投下照明弹的亮光,指挥乘员进行抢救。当坦克开出水沟行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