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类型学.ppt

格式:ppt   大小:79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类型学.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19/2/2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类型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章类型学一、“类型”的涵义和形成之因1、“类型”的涵义:在比较文学范畴中,“类型学”中的“类型”是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是世界文学进程中那些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历史接触的、或这种接触并未构成主要动因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圈里,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文学语言从事文学创作而产生的文学现象,基于艺术意识、艺术思维、艺术品质上的相通而呈现出来的共通的诗学特征。这些共通的诗学特征是文学的历史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在美学上是富有价值的,并由于其内在的联系而构成了一定的体系。2、形成“类型”的两种基本途径:首先,一定的文学类型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按人类历史进步的规律,世界上所有民族大致都要经历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阶段。不同民族在其发展的相同或相似阶段,便形成了一定的文学类型。这是文学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主要方式。其次,文学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文学类型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类型学看来,影响总是有某种机缘的,而不是偶然的。在这一前提下,类型学研究者认为,相同或相似文学现象之间更容易发生影响,这种影响被类型学称为"汇流"。汇流不仅表现在文学思想和文学运动方面,同时还表现在某些文学类型的形成上。比如中国文学中小说文类的形成,就包含了文学史上的几次文学汇流。佛经故事与中国传统小说的汇流以及近现代西方小说文体与中国传统小说的汇流等。今天的中国小说在小说观念、叙述技巧以及取材等方面,都已经深受印度文学及西方文学的影响。影响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即当某一文化中的文学缺少某一文学现象时,比如某一文类,这时一种既有的文学类型完全可能被借用,从而在某一文化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类型,这种情况特别表现在某些文体的形成过程中。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十四行诗"体,话剧等。二、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一)类型学研究历史1、缘起在俄国学者的类型学研究形成之前,已经有学者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国家的文学类型进行研究了。1890年,德国学者W·威茨在其《从比较文学观点看莎士比亚》一文中认为,比较文学应该通过对类似现象之间的相互比较,深入到每一种个别现象最内在的本质中去,并发现造成“类似和差异”的规律。这位德国比较学者还在上个世纪末就不满足于追寻文学主题、题材等的影响及流变的轨迹这类最初流行的研究方法,而力求去揭示出文学现象各自的特性及其本质规律,使比较文学有一定的理论品格。这里已经隐约勾勒出类型学研究的缘起及与过去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但这还不是自觉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还是应该从俄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说起。2、学科史(俄苏类型学研究发展情况)(1)维谢洛夫斯基的探索性研究及初步的“类型学”思想。维谢洛夫斯基早年在彼得堡主持总体文学讲座,晚年致力于历史诗学的研究。他借鉴并发展了欧洲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建立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历史比较文艺学。他未完成的著作《历史诗学****惯简称为"比较诗学三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比较文学思想。在该书中,维氏从“类型学相似”的视角探讨诸民族文学中诗体形式的演变,提出文学的历史进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制约着文学的发展,文学发展的规律与历史规律相一致,而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结构相似性,因而文学发展及对其进行历史类型比较研究成为可能。维谢洛夫斯基的理论为日后俄苏比较类型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维氏后继者对类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日尔蒙斯基继承了维谢洛夫斯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理论,认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社会历史过程的同一阶段上发生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不必考虑这些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日尔蒙斯基实际上提出了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学观点,同时他认为类型学的相似并不排斥具体的影响,文学现象的类似和相互之间的具体影响二者密切相关,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