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曹操“盗墓贼”质疑.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曹操“盗墓贼”质疑.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2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曹操“盗墓贼”质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薀袆曹操“盗墓贼”质疑莃述唐薃蚀自从2009年底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县被发现以来,一时间,人们的关注与热情,可谓超乎寻常。围绕曹操墓葬的真实性以及曹操的功过是非等问题,不少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纷纷扰扰的几个月过去了,现在看来,曹操墓真实性已勿庸置疑。对于曹操其人的研究,将会以此日益深入。对他的评价,也应更加趋于公正可信。芇曹操生前身后,曾有很多“头衔”,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热衷于称他是“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此说亦有所据,因有史书记载,曹操曾经曾盗掘西汉梁孝王墓并设置专事盗墓官“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肅此事是否属实?不可不辨。莂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斗惨烈。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外戚大将军何进命董卓率西北军进入洛阳,意欲一举全歼宦官集团。孰料董卓乘机恃强把持朝政,自称相国,毒死少帝,另立献帝,从而引发山东州郡牧守的一致讨伐。董卓则挟持献帝退回长安,洛阳被付之一炬,史载洛阳“城内扫地殄尽”(《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注引《续汉书》)。此后,关中陷于混战,董卓被杀,“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后汉书·董卓传》)。关东地区豪杰并起,征战不休,致使“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道殣相望”(《三国志·吴志·朱治传》注引《江表传》)。螀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历尽艰险回到洛阳,只见“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后汉书·献帝纪》)。曹操乘机“奉天子都许(许昌)”(《三国志·荀彧传》),在政治上、道义上赢得了声誉。螈此前,袁绍的谋臣沮授曾劝谏他将献帝迎至邺城,意在“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可是,优柔寡断的袁绍错失了良机。直至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方才决定进攻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劫掠汉献帝。曹操及早就做好了战前准备,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一带屯下重兵。袁绍则调集了“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袁绍传》),要与曹操决一死战。(此后爆发的“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薂是年正月,袁绍命幕僚陈琳致书盟友豫州牧刘备,约请他及时作出策应。陈琳便写下了一篇《檄州郡文》(《文选》卷44作《为袁绍檄豫州》)。有关曹操掘墓并设盗墓专官“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之语,就出自陈琳的这篇檄文。膀“檄文”长达1300余字,其主要内容是:1、曹操的祖父曹腾身为宦官,在朝中伙同他人“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个养子,形同乞丐,通过***聚敛钱财,买官而身居高位,为非作歹。2、曹操本是“赘阉遗丑”,无德无才,拘禁献帝,“专制朝政”,残害忠良,“专为枭雄”;又“率将校吏士”发掘梁孝王(案,指汉景帝同母弟刘武)陵墓,“略取金宝”;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事盗墓,激起“人怨天怒”。3、皇帝遭受胁迫,天下的“忠臣”、“烈士”理应“兴威奋怒,诛夷逆暴”,伸张正义,即使“肝脑涂地”,也要齐心协力消灭曹操势力。袀陈琳这篇檄文的“价值”在于其“感染力”,内容并不属实。以下略作分析。袄1、檄文所云曹操盗墓及专设盗墓官之事,并无旁证。芄在现存的史料中,最早记载曹操“盗墓”的,是《文选》卷44注引的《曹瞒传》,其云:“曹操破梁孝王棺,收金宝。”《曹瞒传》为孙吴人撰写,著者姓名无可稽考。原书也已散佚,只有《三国志注》、《文选注》及《太平御览》等书保留了少量的佚文。而这条记载,当来自陈琳的这篇檄文。衿最早记录这篇檄文的,并非成书于西晋时期的《三国志》,而是南朝宋代史家裴松之在《三国志·袁绍传》注中所援引的《魏氏春秋》。稍后,范晔的《后汉书·袁绍传》以及梁代萧统编《文选》都收录了这篇檄文。三书所记,文字各异,而大意略同。羀南朝梁代沈约《宋书·前废帝纪》记载:“(帝)以魏武帝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佑领之。”《南史·宋前废帝纪》中的这几句话则照抄《宋书》。至此,曹操之专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二官,遂成“铁案”。芅前述《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的《魏氏春秋》,是东晋时人孙盛所撰。据《晋书》卷82孙盛本传记载,除了《魏氏春秋》,他还撰写了《晋阳秋》一书。大司马桓温看到《晋阳秋》中记载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晋、燕枋头之战的相关内容,曾严厉斥责道:“若此书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可见其记事严重失实。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对《晋阳秋》等书也多有批评,他说:“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魏氏春秋》所收录陈琳的这篇檄文,同样不具史料价值。蚂陈寿在撰著《三国志》时不会不知陈琳的这篇檄文,但他并未选录。据《晋书》本传,陈寿本是蜀国巴西安汉人,曾“仕蜀为观阁令史”。公元263年蜀国灭亡,两年后西晋建立,陈寿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