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天净沙.秋思 (2).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净沙.秋思 (2).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9/7/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净沙.秋思 (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忠义九义校:魏佳敏【学****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地位,感悟课文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3,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2,难点: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作者介绍】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相提并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赏析课文】作者仅仅用12组名词,11种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派秋天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的景象。这首小令的题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无一词提到“思”。这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是通过家的美好、安定、归宿与“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无归宿,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家的美好、安定、温暖与游子漂泊、艰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衬托了游子远在天涯思乡而“断肠”! 这首小令获得非常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作者把游子思归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天净沙·秋思》妙在情景交融。前三句写了多种事物,描绘了多幅图画,渲染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每一个词都深刻而准确地体现了漂泊天涯的“断肠人”的独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情愫。藤是干枯的,树是衰老的,鸦是归巢的,突然在荒郊野外发现了一座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和人家。对比中饱含不尽之意。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景语与情语巧妙地融为一体,不露雕痕,自然天成。【思维训练】1,这首《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悲伤、愁苦的思想感情。)2,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3,什么是“断肠人”?( 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是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4,“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并且划出朗读的节拍。( 这一句,应该用舒缓,低沉、凝重、滞缓的语气。朗读节拍是:断肠人/在/天涯。)5,朗读这首曲都要用低沉凝重的语气吗?( 不是。“小河流水人家”,色彩较为清丽明净,不能用低沉凝重的语气。)6,“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哪个地方的景象?那里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