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Scienc 2004 ,27(3:571一574
7^-11 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陈会昌‘,‘耿希峰2 秦丽丽‘林思南’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黑龙江佳木斯大学教育系,佳木斯,154007)
摘要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 128 名 7- 11 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
山教师评价的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在小学一、三年级无显著差异,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得分显著下降;学生自我评价的分享行为
在一、三年级呈_L 升趋势,在三、五年级间呈下降趋势;(2)根据教师评价,一年级小学生在游戏分享和物品分享上的得分最高,
学习分享次之,心理分享最少;对三、
习分享行为;(3)教师对小学生分享行为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间有 的相关;教师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有 的相关;
而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无显著的相关。
关锐词:儿t 分享行为教师评价同伴提名自我评价
尔发现,6 到 8 岁和 9 到 11 岁两组儿童,在与那种
1 问题的指出
“不被欢喜,又没有朋友”的儿童分享的意愿方面,并
分享行为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没有什么差异,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实际上比年龄较
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即把自己拥大的儿童更慷慨〔121。后来的一些工作发现,儿童的
有的东西与别人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亲社会行为比一般认为的年龄小的多[[ 121。一些研
有’,川。有关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是儿童亲社会行究者还报告,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至少
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早在 1787 年,T iedem an 就对学龄儿童来说是这样。所以,关于儿童分享行为
注意到,年幼儿童即可以把物品向他人展示或送给的性别与年龄发展特点,到现在为止没有统一的定
他人[2120 世纪70 年代,Rheingold 等人对儿童的论。
这种倾向进行的研究发现,分享行为在 1 岁婴儿身 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对分享的研究中,有的
上就已出现DIHay 考察了12,18 和24 个月儿童研究者把分享行作为独立因素来考察,并获得了一
同父母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分享行为,结果发现儿童定的实证资料,有人则考察了与分享行为相关的亲
的分享行为在 1 岁以后逐渐增多,而且食物分享、玩社会行为。还有人考察了可能影响分享行为的各种
具分享和物品分享三种分享行为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因素。但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还
相关[410 不够,在性别与年龄差异上也存在许多不一致的结
对于性别与年龄因素在儿童分享行为当中的发论。本研究拟探讨自我、同伴、教师关于 7- 11 儿童
展特点,研究所获结论不一致,这主要是由研究变量分享行为评价的一致性以及 7- 11 岁儿童分享行为
的不同造成的。一般认为,女孩比男孩表现出的分的年龄发展趋势及特点。
享行为更多,但 Radke-Y arrow 报告,大多数研究显
示,分享没有性别差异[5BerndtDyson-Hudson 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