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pdf

格式:pdf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子学刊 2005 年第 1 期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
王淑霞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l(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
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
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
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关健词] 《管子》;《晏子春秋》;教育
[ 中图分类号B2261B2299 [文献标识码1A [文章编号]100- 3828(2005)05 一(0 012 - 06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自古流传至今形式不同的教育。虽形式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
的诸子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管仲、晏婴及其学的,就是通过教化达到长治久安,社会稳定。
派的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见解和鲜明的特点,在《管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百姓不知法不
诸子学派和古代思想家中独树一帜。《管子》历来行;百姓知法,不通过教育不行。所以《管子》说:
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晏子春秋》则被称“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 变俗易教,不知化不
为中国思想史上的瑰宝。为此,司马迁在其传世可。”(《管子·七法》)《管子》还指出,古之先王治
的《史记》中将两人合为《管晏列传》,并称假若晏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教育。所以,《管子》
子健在,我能为他赶车都感到荣耀。由此可见,管说:“章道以教,明法以期,民之兴善也如化,汤武
仲与晏婴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是何等之重。之功是也。”(《管子·宙合》)
《管子》与《晏子春秋》虽然主要阐述政治、经济、军《晏子春秋》也认为统治者只有通过教育的手
事、伦理及治国思想,但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段才能使百姓们了解法,才能使国家中的百姓们
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习俗统一。对此,《晏子春秋》说:“古者百里而异
据《管子》和《晏子春秋》的记载,对其中反映出的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上爱民
教育思想做一初步探析,敬请方家指正。为法,下相亲为义,是以天下不相遗,此明王教民
之理也。”(《晏子春秋·卷三第十八》) (( 晏子春
一、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变俗易教”,“一民
秋》的这一段话是说,古时候,相距百里地远,人们
同俗”来实现社会稳定
的习俗就不相同,相距一千里地,那风俗习惯就迥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然有别了。那时,圣明的君王就采取教育驯化的
可以说就有了教育活动。就教育学而言,其基本办法,让百姓们的风俗习惯统一。所以,君王和官
问题是解决人的发展问题,涉及到个人发展与社吏把爱护老百姓作为法则来执行,老百姓则将相
会发展的关系。川因此,阶级社会产生以后,教育亲相爱看作是仁义来养成,天下的人互不违逆。
就具有了阶级性,就成了一种武器,谁掌握它,它圣明的君王就是这样来教育驯化百姓的。
就为谁服务。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