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嘉禅法永嘉禅法是永嘉玄觉禅师在《禅宗永嘉集》中,教导后学修行的方法。永嘉大师是六祖的弟子,但因大师本学天台止观,所以永嘉禅法的特色,就在于以“止观”的理路,来说明禅宗的修悟方法──这在禅宗的典籍中是绝然少见的。对于现今宗师隐没的时代而言,永嘉禅法自浅而深的次第,及清晰的理路,正好可以弥补此一缺憾。这也是惠空法师提倡永嘉禅法在时代意义上的考虑。壹、永嘉大师生平贰、永嘉大师著作参、永嘉禅法的五大特色肆、永嘉禅法的止观操作壹、永嘉大师生平据《六祖坛经》和《传灯录》记载,永嘉大师(665~713)唐朝人,俗姓戴,温州永嘉人。出家后,即留心于经论,尤其精于天台止观法门,可以称得上是教观双美的大师。与六祖的因缘,是因六祖的弟子──玄策禅师来访,在交谈中,玄策禅师鼓励大师往曹溪向六祖参学、印证所得。永嘉大师到曹溪后,在与六祖简短的几句对答中,即得到六祖的印可,当下并就转身要回返温州,经劝留后才随顺的住了一晚。所以永嘉大师以其颖悟之资,而有“一宿觉”的美名,称誉于当世。禅师玄觉,永嘉戴氏。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因左溪朗公谢厉,遂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见六祖振锡携瓶绕祖三匝,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何方而至,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师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师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师曰:“分别亦非意!”祖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之“一宿觉”。翌日下山复回温江,学者辐凑,号“真觉大师”。睿宗先天元年,安坐示灭,塔于西山,赐谥“无相大师”,塔曰“净光”。庆州刺史魏靖,缉所著文为十卷,号“永嘉集”。(摘自《〈天台宗高僧传〉,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印行》) 永嘉大师后于永嘉一地弘化,着有《永嘉集》和《证道歌》,收录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卷中。贰、永嘉大师著作一、《永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抒发自己证道后的心境。开悟以后的境界无限自在、清凉,再配合优美的文字和朗朗的音韵,读之往往让人不忍释手,但对初学而言,却不如《永嘉集》来得实际、受用。二、《永嘉集》《永嘉集》是永嘉大师指导禅宗修行的具体入门方法与理论。大师圆寂后,由当时庆州刺史魏静,集而次为十章,广传于世。明朝传灯大师曾作批注,并将章节次第予以调整,且将《禅宗永嘉集》更名为《永嘉禅宗集》。《永嘉集》早期原深受世人推崇,但愈到后世,却愈不为人所知,甚至只知有《证道歌》,而不知有《永嘉集》,诚为可惜。在《永嘉集》中,实际的止观运心的禅观操作,是奢摩他、毘婆舍那,与优毕叉三章,三者间有一贯而浅深的转进关系。这里所介绍的永嘉禅法,是属于奢摩他的入手方法。参、永嘉禅法的五大特色从以上对永嘉禅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它的五个优点。这也是永嘉禅法的特色所在:一、理路清晰:永嘉禅法的理论操作,自成一套缜密的架构,并能与教理接合,可以清楚的掌握其内涵。二、层次分明: 永嘉禅法对于禅观的入手、转进与成就,都有详细的说明,功夫可以循序渐进。三、身心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