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温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台风部分).doc

格式:doc   大小:17,317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台风部分).doc

上传人:cxmckate6 2020/7/19 文件大小:16.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台风部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台风影响最早在5月,最迟在12月,7-9月是台风影响盛期,,占全年的82%,其中8月最多,平均每年1个。严重影响的台风9月最多,8月次之。2006年8月10日登陆苍南县马站镇的超强台风“桑美”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2006年5月18日登陆东部的台风“珍珠”是影响最早的台风,2004年12月4日登陆南部的台风“南玛都”为影响最晚的台风。台风对影响按其移动路径及登陆地段大致归为四类:第一类在至之间登陆,这类台风数量多,危害重,称正面袭击台风,建国后60年共77个,占有影响总数46%,以登陆最多,在登陆17个,平均四年一遇。第二类在以南登陆,称南登台风,共出现40个,占影响总数24%,主要是暴雨影响。第三类是在乐清以北登陆,称北登台风,往往对北部地区影响较大,共23个,占总数13%。第四类是紧靠沿海北上,称近海转向台风,以大风影响为主,海岛与海滨地带颇受其害,共出现29个,占影响总数17%,未见严重灾情。(包括1个台站)出现过程降水量≥50毫米或阵风≥17米/秒作为影响台风的标准。1951~2009年影响的台风共有169个,。最多的是1990年和1994年各有6个,1954、1979、1983、1993、1998等年份无台风影响。年代际也有一定差异,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偏多,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较少,80年代后期相对较多,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相对较少,2003年以来较常年偏多()。()来看,每年的5~12月,都有可能遭受台风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82%,其中8月最多。分析境常规气象站台风期间的极大风速与降水极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台风致灾因子强度的空间分布。(若R<25,x为0)(若F<,y为0)其中:R为台风过程降水量,F为台风过程最大风速,I为风雨综合指数,A为降水权重系数,B为风速权重系数。综合历年台风风雨影响情况,,综合影响强度呈明显的东西向阶梯式分布,东部市区、乐清、瑞安、平阳和苍南等沿海平原以及洞头诸海岛受台风风雨影响十分严重,西部永嘉、文成和泰顺等山区风雨致灾因子综合强度相对小些。、强度大、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极易造成涝灾。如1960年8月1日,7号台风在连江登陆,市区日雨量300毫米,过程降水437毫米,乐清庄屋(水文雨量站)最大日雨量460毫米,1-2日暴雨量778毫米。紧接着8号台风又于8月9日在漳浦登陆,顺溪(水文雨量站)最大日雨量449毫米,两次台风连续降水1428毫米(南北雁荡山一般为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大雨如注,山洪暴发,导致在建桥墩水库垮坝失事,造成299人死亡,143万亩农田受淹,11062间民房倒塌等惨重损失。台风挟带狂风不仅来势凶猛,且持续时间较长,破坏力极大。建国后60年中陆共出现风灾38次(最大风力≥10级),极大风速达40米/秒以上。而在沿海岛屿,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有51次。例如,受超强台风“桑美”影响,苍南的霞关出现我市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达68米/秒(随后该仪器被大风毁坏),13级以上大风持续5个多小时。全市共有223个乡镇(街道)受灾,;苍南全县因灾死亡153人,失踪1人,房屋倒塌20310间,损坏170710间,全县受灾人口123万人,成灾人口60万人,无家可归20000多人,渔船沉没646只,受损822只。。台风登陆如遇农历月初或月中两次天文大潮,会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如9005号台风,于6月23—25日正面袭击我市,东部平原及沿海最大风力9-11级,恰逢初一大潮,狂风推着潮水,挟着暴雨,掀起巨浪,使417公里堤防受到严重摧毁,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江口潮位均创建国以来最高水位,全市海堤被毁500处,长51公里,江堤被毁541处,长88公里,夜潮入城,四望如海,农田受淹百余万亩,。,短时暴雨是引发城镇积涝主要因素之一,持续的强降水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短时暴雨强度指标对评价暴雨特征及其气候背景,提供防汛决策服务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是城镇排水管网设计的依据。持续降水强度指标是评价洪涝发生的客观指标,对防洪防汛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市各气象观测站历年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等9种历时的最大值,采用耿贝尔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