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43例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43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0/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43例临床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43例临床观察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目的:观察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观察组行颈八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d,并于末次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头痛、旋颈试验、眩晕频率、眩晕时间、眩晕程度)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治疗后,观察组头痛、旋颈试验、眩晕频率、眩晕时间、眩晕程度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颈性眩晕患者中应用颈八针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晕眩、头痛等症状显著好转,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关键词】颈性眩晕;颈八针;临床症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4-0089-03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颈部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发作性眩晕,患者常伴有共济失调、呕吐、恶心、耳鸣、上肢麻木、黑矇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学****及生活,加重生理及心理负担[1-2]。中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于“眩晕”范畴,多是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进而引起头痛、晕眩等症状[3-4]。颈八针是以肌筋膜触发点,通过8点针刺穴位,达到扶正祛邪、通经活络、清利头目[5]。鉴本研究观察在颈性眩晕患者中应用颈八针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查确诊者;存在眩晕症状,伴肢体麻木、颈项强直、耳鸣、复视等;椎动脉造影存在椎动脉扭曲变者;正位片有钩椎关节横向增生、椎间隙狭窄;斜位片有椎间孔缩小、变形;病变节段横突部压痛;旋颈试验(+)。排除标准:无沟通、书写、交流能力者;存在心脏、肝肾等功能异常者;存在外伤史或颈椎手术史者;不能配合治疗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 ,,选择大椎、颈部夹脊穴、风池(双穴)、百会,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观察组行颈八针,在颈8针位置,,进行反复穿刺,至无痛为止,以患者出现胀痛、酸痛为宜,并引起受累肌肉跳动、抽搐,不留针,隔日1次。颈8针定位:1点:选择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后,横进针,对颈后肌及头夹肌触发点,行斜向后中、下穿刺,并对头后大直肌及斜肌,行后上内刺;2点:选择颈中下部胸锁乳突肌后肩胛舌骨肌下腹,横进针,对颈后肌下部、斜方肌颈角、颈夹肌、提肩胛肌、斜角肌触发点,行斜向后中、下穿刺;3点:选择锁骨上窝,斜方肌以手抓住,对手抓部分进行针刺,并向斜方肌触发点,行中内外穿刺;4点:选择胸锁乳突肌中内侧,以手抓提,向该肌触发点,行中上下穿刺,双侧共8点。若患者肥胖,从前穿不到大直肌、头后斜肌、枕肌,可加第5点;5点:选择枕颈交界处,针尖以骨为界线,直刺。两组均持续治疗10d。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6]痊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70%≤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好转:30%≤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d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7],包括头痛、旋颈试验、眩晕频率、眩晕时间、眩晕程度,各项评分1~3分,分数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重。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两组临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