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 录
第七章 力 1
第一节 力 1
第二节 弹力 1
第三节 重力 2
第八章 运动和力 3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3
第二节 二力平衡 3
第三节 摩擦力 4
第九章 压强 5
第一节 压强 5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5
第三节 大气压强 6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
第十章 浮力 7
第一节 浮力 7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7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7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9
第一节 功 9
第二节 功率 9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9
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0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1
第一节 杠杆 11
第二节 滑轮 11
第三节 机械效率 12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
2、力:
①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产生条件:
;.
注: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③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
⑤力的示意图:
;
: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注:在同一图中,若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较大的力的线段应较长.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第二节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都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将无法恢复.
3、弹力:
①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②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4、弹簧测力计:
①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③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如不是则要调零.
,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相同.
,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第三节 重力
1、重力的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①重力也叫重量.
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重力公式:G =mg. 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④g=:.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可取g=10N/kg.
⑤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①方向:竖直向下;②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①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②形状规则、,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③,“不倒翁”不倒就是重心低的缘故.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①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