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陈氏太极拳83图解拳谱太极拳的三种功夫.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陈氏太极拳83图解拳谱太极拳的三种功夫.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3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陈氏太极拳83图解拳谱太极拳的三种功夫.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氏太极拳83图解拳谱太极拳的三种功夫
太极真功到底是一个什么功夫,有志于此者不可不详察焉。笔者有幸前后跟随数位大师****练各式内功拳,虽自知驾钝,功浅识微,但有幸亲眼得见并领会过先辈大师炉火纯青的太极真功,对此梦寐以求,并经常琢磨其中奥妙,有时似乎偶有所得。太极功夫博大精深,形意悉备,难以尽言。领会前人真知灼见,结合自己点滴体会,我认为,就太极功夫的练用内涵及特点而言,最能代表太极功夫的关键是三种功夫,即松柔功夫、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松柔
  松柔是太极功夫中最基础的要素和特征,能够说是个“门坎儿”。开始学拳即要求松柔,到高级阶段后仍是如此,它贯穿太极功夫的一直,离开松柔,太极拳的全部要领全部不会做正确,更谈不上得到太极功夫。太极拳的松,是周身内外之松,是在意念的虚领下节节松开,无丝毫死硬僵固之意,但又松而不散,松而不乱,松中有神,松中有连。太极拳的手法、身法、底盘、整劲等,全部的基础功法和圆活、轻灵、浑厚的状态,和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全部离不开“松”。
  有些人认为,不使劲就是松,这是不正确的。松是指精神上和形体上全方面的根本的放松,达成“松净”状态,即根本的放松洁净,不存半点抽力笨劲,这是一个无限追求的过程。人在练功之前,关节发硬,拙力横生,是极难放松的,即使有一定的功夫,若没有真正得到松的要领,仍会处于自认为松而实际并未松开的状态。如对敌之时,或因急于求胜,心浮气躁,在动作上强压于人;或因怕处于被动位置,便强拔硬挺,出现“顶牛”现象。须知“由己则滞,从人则活”,松柔功夫高深者对敌时能随屈就伸,做到“舍己从人”,而不至于“舍近求远”。有些人教拳或学拳,一开始就从“用”人手,实属不妥。正确的练法应该从“松”人手,自始至终,在每招每式中悉心体会“松”的感觉,使每个动作要领全部能在意念的引导下,用放松的过程去完成。这种练法即使在某一阶段看起来进步很慢,但这是真正太极功夫的开始。相反,不正确的练法会把人引向歧途,以致于“学拳轻易改拳难”。松则灵,松得越好,灵敏度越高,以至达成“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正如试验室所用的分析天平,之因此比大秤灵敏,关键是因为它的设计精密,松滑无碍。人体在“松:’的状态下,腰胯自由灵活转动,各个关节轻灵无滞,筋骨顺合,气脉贯通,意无间断,多种功夫劲法才能正确到位。同时,只有“松”得好,才能沉得好,形成一动俱动的整体之力。若有邪横硬力未除,则会出现凹凸、断续,消减太极内力的发挥。有些人认为,“松”只有“化”的功效,这是不全方面的。“松”不但是“化”的前提,同时也是“发”的必备要素。旧时用人力打夯,多个人同时用力将夯高高举起,然后全身带动手臂往下松抖,类似拳法上的松肩坠肘,以丹田之气发生催力,贯于夯体,其冲击效果远远大于用手机械地将夯体硬压下去。在“松”的基础上,经过内在意识统领,使整体协调一致,便可产生“柔”劲。如同竹条,根根纤维将其它组织均匀地串联起来,使其整体富有良好的弹性。所以,练太极功夫和练****举重、拳击、健美者的肌肉结构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说,真正太极功夫上的“松”和“柔”,是在内意统领和内力充贯下的“松”和“柔”,无丝毫滞重,无刹那间断,外观如行云流水,内察却柔韧刚强,完全不一样于只重外在演出的“松”和“柔”,更不一样于杂技中的“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