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李渔.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渔.doc

上传人:ranfand 2016/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渔与《闲情偶寄》姓名:朱晓琳班级: 10 级汉语言一班学号: 1070150110 学院:文法学院摘要: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部》和《声容部》中, 也有少数戏剧理论散见于他的诗文辞赋中。李渔的戏曲思想标志着我国古代戏剧理论的成熟,李渔的作品内容包容了戏曲理论的基本方面,代表了古代戏剧理论的最高成绩,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关键词: 李渔,闲情偶寄,园林艺术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文学家、戏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创作及其理论研究涉及到诗词、文赋、小说、戏曲、诗文理论、词学理论、戏曲理论等方面,但成就最大的是他的戏曲理论。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部》以及《声容部》中的一部分。另外, 也有少数戏曲理论散见于他的诗文词赋中,如《窥词管见》等。《闲情偶寄》是作者联系元明以来的戏曲创作实践、结合个人的创作体会,并吸取了前代理论批评家的真知灼见而形成的,其中的曲论,组织周密,条理清楚,形成了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批评体系。一、李渔生平李渔(1611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 号笠翁,亦署新亭樵客、觉道人、随庵主任、湖上笠翁等,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祖籍浙江兰溪夏李村,出生于一个药商世家。他自幼就十分聪明,通读四书五经, 全家把光宗耀祖,考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由于封建科举制的种种弊端, 李渔后来几次乡试均未能中,便入金华府同知许宸章署为幕客。南明亡,他绝意仕途,归夏李村建伊山别业(又称伊园)隐居,过着“识字农”生活。李渔出生时享受了富足生活,之后家道中落,移家杭州时,“卖赋以其糊口”。康熙五年前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就是在这个时期, 李渔开始系统地总结他的经验,使其上升为理论。康熙十年( 1671 )《笠翁秘书第一种》即《闲情偶寄》( 又叫《笠翁偶集》) 问世, 这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 234 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然而,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债度日,1680 年, 古稀之年的李渔与贫病交加中在杭州泯然于世。李渔一生勤奋创作,除《闲情偶寄》外,他还写了十多种戏曲作品,其中可考的有《风筝误》、《凤求凰》、《意中缘》等,通称“笠翁十种曲”。此外,他还写过《十二楼》,《无声戏》等小说, 以及《千古奇闻》、《笠翁论古》、诗韵、词韵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十分的渊博。戏剧创作则是李渔一生中最大的“痴嗜”,他自称是“曲中之老奴”。李渔从明代剧作家远离舞台使剧本成为案头之作中发现弊端,开始注重联系观众和舞台效果,重视研究戏曲的演****工作。因此,李渔在戏曲的艺术形式和演唱技巧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独树一帜的戏剧风格使他在当时词坛上一举成名,“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1651 至1668 年,李渔把《风筝误》等十个剧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