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31].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31].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3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通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一、导课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预****展示
1、作者介绍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
2.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这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致使学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影响到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鉴于此,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 重点词语
4、 (1)生字:肇 (zhào) 埋没 (mò) 彷徨páng huáng) 缅怀(miǎn)
(2)理解词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
极限。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3. 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一,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2. 探素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