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收获与乐趣。
,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掌握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的质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迎新。
:上一节课,我们学得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呢?
指明口答。
师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指名口答,集体核对。
。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
二、新授课
。
(1)出示例7。
师: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
学生口答。
师追问: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是质数?
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尝试口答。
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
师小结: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 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
(2)强化认识。 追问:上面算式里,哪个数是哪个数的质因数?1为什么不是5的质因数? 4为什么不是28的质因数?
    师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7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7是28的质因数。
(3)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阅读习题,独立思考。
交流:你能回答这里两道题的问题吗?说说你的答案。
追问:怎样的数才可以称作一个数的质因数?
。
(1)谈话:我们认识了质因数,就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就是分解质因数。(板书)
出示例8,明确把30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课本上尝试表示,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结果。
小组内交流: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怎样做?说明: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先写成质数2乘15;15是合数,再把它写成质数3乘5,这时乘数全部是质数;就把30写成这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30=2×3×5。可见,要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把合数先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如果另一个数是合数,再把这个合数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直到分解成全部是质数相乘为止。像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分解质因数。 交流:6和14分解成哪些质数相乘的形式?
(3)完成分解质因数的判断题。
多媒体出示,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4)介绍短除法。
①阅读“你知道吗”。
我们在上面是用逐次相乘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的,人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