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11
秦岭----淮河线教学案
安丘市石埠子镇庵上中学
程桂芳
教学背景: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及章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课题:秦岭--淮河线
课前延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4、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如何去比较区域自然地理之间的差异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二)、预习检测:
1、秦岭的走向是( ),淮河的流向是( )。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 )和居民的( )有显著的差异。
3、秦岭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 ),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 )。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我国有座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人们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秦岭)
2、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四幅地图:我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分别找出1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说明它们的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秦岭---淮河线)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75-76页图文资料及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看插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谁能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结合我国政区图,谁能说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和_____;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3)、秦岭山脉是我国___ _流域和__ __流域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____平原,南侧是狭窄的____谷地.
2. 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教师点拨:
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
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探究结论:
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淮河的污染严重。
学习任务二: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自主学习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2)在中国地图上,把________线,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________边缘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