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汇编.docx

格式:docx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汇编.docx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6/7/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汇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孟子》与饮食文化报告人: 2013022042 王淑慧江苏泰州浅读《孟子》,发现这本书讲到饮食状况和规范,所以以这本书为资料,讨论古人饮食生活,从而考察古代饮食文化。本篇课程论文涉及到下列六个问题: 一、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 二、食法与规范;三、家庭饮食与家内人际关系; 四、饮食、礼制与人际关系; 五、为政核心事务———重农耕与民食足; 古人食品虽多,但食物不充足,所以行旅要自带粮食,才会制定出“通行饮食”治罪条例;古人饮食讲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注重饮食卫生;古人家庭饮食规范,遵循孝道原则,先尽老人;古人社会上饮食活动中贯彻礼制原则,尊卑有序,敬重长者,克己待人;古人为保障民食的生产,政府重农耕和不违农时;讲述古代饮食,是研讨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从而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特点,即精妙的烹饪技术与美食的讲求,注重饮食礼仪,饮食是社交的重要内容。《孟子》作为儒家经典,是语录体裁,没有很多的关于饮食的内容,但就所涉及到的,也可以令我们了解到古人饮食生活的基本情况。《孟子》云“食***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之道传存下来。下面将叙述中国古人的饮食状况、风尚与规范,以及饮食文化的特征。而所依据的素材,主要来自《孟子》。一、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孟子》讲到的食物,分类开列如下: 食粮:黍、粟、豆、五谷(稻、黍、稷、麦、菽); 蔬菜:瓜、蔬;肉食:鸡、羊、马、狗、豚、彘、鱼、鳖、麋鹿; 佐料:姜、芥、酱、醯;饮料:水、酒、茶、浆。古人食品以五谷为主,肉类不多,对于一般民众来讲那是难得见到了。孟子两次谈到七十岁吃肉的事。他说【1】行仁政要不违农时,“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梁惠王上)又说“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七十非肉不饱。”这是仁政的理想,孟子才一再地呼吁,也可知这仅仅是愿望。连老人都没有肉吃,其他人更难见到肉食了。民间养猪,至少有三千年的传统,一直到 20世纪的相当长时间内,农家养猪, 腊月宰杀,以备过年,平时极少有机会享用猪肉和其他肉类,要有也是咸肉。看来古人食品以谷类为主,肉食不占重要地位,直到如今,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至于“朱门酒肉臭”的现象,那是极少数的权势者和大富人的奢华享受。古人的食物似乎是不富足的。孟子说到两种现象,一是道路之上有饿死的人。二是行路之人必须自行携带粮食。《孟子·梁惠王》云:“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说这样的话,是指责一些国君不懂得爱护民人, 连人饿死了,都舍不得发放仓库里的粮食,而自身却耽于***乐。孟子的话表明民众遇到灾荒,无处觅食,活活饿毙在路途的现象是常见的。古代政论家总是说“耕三余一”,或者说九年耕作,余下三年食粮,这是愿望,实际达不到,故而一遇荒年, 民众转死沟壑。那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多少剩余生产物,碰上大饥馑,国库也不会有多少粮食。何以见得?还是孟子说的:“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梁惠王) 是说民富,国库才能充实。民富是家有存粮,出行有粮食可带。出门要带上食粮, 直接反映那时餐饮业和商品经济极不发达,间接说明粮食不富裕,路途上很难买得到。二、食法与规范孟子反对酗酒,不仅视为个人品德的事,对于当权者来讲,则是荒***无道的行为,败坏政事,民遭其殃,故云:“(国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