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6/8/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摘要: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 已成为各大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本文就新生研讨课授课过程中的个人体会进行了总结。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大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6 ) 16-0013-02 近年来, 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把办学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大学, 而为社会提供基础知识雄厚且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一流大学办学的主导思想,也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离不开科研,更离不开教学改革[1] 。其中,新生研讨课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价值, 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已成为各大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 更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4]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其课堂形式和理念基本脱胎于 18 世纪德国大学的研讨课课程。在美国,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其已经发展成面向大学新生广泛开设的研讨性课程。进入 20 世纪后,众多美国高校将其作为改善大学一年级教育的重要途径予以推广。 2002 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中, 向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学校超过 94% , 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我国新生研讨课的发展历程要追溯到 2003 年,当时,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面向大一学生的研讨课, 课程由知名教授开设, 学生可跨专业选修。随后, 国内高校比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纷纷开始设立研讨课, 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不少, 已经对美国大学研讨课的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结构、功能、特征等进行了全面介绍[5, 6]; 也已有一些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与总结[7, 8]。上海大学自 2011 年秋季学期开始,以“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所有学生均需选择 2~3 门不同教授主持的新生研讨课[9] 。本文作者有幸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一门新生研讨课――《多彩的材料世界》的课程建设过程, 现就整个参与过程中的感受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从中学步入大学,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而对于学校来说, 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个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重要转折期, 对新生开展有效的教学, 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达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而一年级新生适应却是大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 可能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第一学年,还将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学生四年的学业,乃至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故此, 如何让大一新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便成为各高校均要面临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生研讨课自诞生以来的一个主要目的即是帮助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方法, 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证明, 开设新生研讨课正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渠道。这是由其课程目标及其授课形式所决定的。首先, 国内高校将新生研讨课定位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型研讨课, 以激发学生学****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