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查房
ICU 钟玉婷
病史
一般资料:罗银平,男,35岁,农民
住院号:20360449
疾病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
既往史:3年来有屡次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有肾结石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一般病史:人进出量不平衡,生命体征尚平稳
,血气结果显示代酸
,已出现双下肢水肿
,镇静评分-3分左右
急性胰腺炎
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临床上以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征,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病因
1.胆道梗阻:在我国为常见病因,占50%以上
2. 酗酒和暴饮暴食:我国占30
3. 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其内肠酶激活胰酶
4. 外伤及手术、检查:胰腺外伤,胃、胆道手术等。
5. 其它:如细菌或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及毒性物质作用、代谢、分泌及遗传因素等
少数病人无明确发病原因,称特发性急性胰腺炎。
病理
根据病理组织学和临床表现,分为:
轻症急性胰腺炎: 占急性胰腺炎的90%,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重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及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酶原激活 自身消化
各种致病因素
胰腺分泌旺盛 + 胰液排出受阻
胰血循环障碍 + 胰酶抑制减弱
胰细胞损伤胰酶溢入间质 胰蛋白酶 肠激酶 胆酸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弹力蛋白酶
胰舒血管素
磷脂酶A
淀粉酶释放入血
脂肪坏死脂肪分解
胰腺出血坏死渗出
血管扩张通透性,出血
细胞死亡
血 尿淀粉↑
低血钙
腹膜炎肠麻痹多
电解质紊乱
器官衰竭与休克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示意图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程
急性反响期:自发病至两周左右,因大量的腹腔液渗出,麻痹的肠腔液体积聚、呕吐及出血,使血容量剧减,可致休克、呼衰、肾衰等并发症。
全身感染期:发病两周至两月左右,以全身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要表现。
剩余感染期:发病2-3月以后,主要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后腹膜感染,胰瘘与肠瘘。
临床表现
: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时呈束带状放射至腰背部;持续性刀割样剧痛、阵发性加重;与体位、饮食有关〔屈曲位减轻,进食后加重〕;不易为止痛药缓解
2.恶心和呕吐:早期呈反射性;晚期呈溢出性、持续性吐后疼痛不缓解
3.腹胀:严重腹膜炎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腹胀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特征之一,也是病情加重之征兆
4. 腹膜炎体征:全腹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以中上腹或左上腹为甚;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 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AP早期主要死因;肺衰:出现最早、死亡率最高;肾衰:出现时间和死亡率仅次于肺衰
6.其它:发热、黄疸;Cullen征、Gray-Turner征〔脐周、腰部蓝棕色瘀斑〕;脱水、代谢性酸/碱中毒、血钙↓、血糖↑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常有白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上升,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一般超过正常值的3倍,即可诊断本病。但是淀粉酶的升高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常不一致,如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胰腺细胞广泛破坏,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尿淀粉酶升高较晚,一般在血清淀粉酶升高后2小时才开始升高,且下降缓慢,可持续1~2周。腹水中淀粉酶明显增高
3、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24~72小时升高,持续7~10天,/L(Cherry-Crandall法)时有意义.
4、血清正铁血清蛋白: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起病72h内常为阳性。
5、其他生化检查 :
血钙降低,。
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
可有血清AST、LDH增加、血清清蛋白降低。
6、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如有十二指肠或小肠节段性扩张或右侧横结肠段充气梗阻,常提示有腹膜炎及肠麻痹的存在。前者称为警哨肠曲征,后者称为结肠切割征,多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关。
腹部B超与CT :显像可见胰腺弥漫增大,其轮廓与周围边界模糊不清,坏死区呈低回声或低密度图像,对并发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的诊断有帮助
常见并发症
1、ARDS:是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8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