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医推拿按摩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推拿按摩简介.doc

上传人:ranfand 2017/8/9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推拿按摩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推拿按摩
基础理论
?
以特定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的部位,以达到治疗、预防、保健之功效,叫推拿按摩。

舒筋活血、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滑润关节、扶正祛邪。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运动前后,各种软组织疾患、动性损伤、医疗、保健、康复、美容
禁忌症:皮肤损伤、局部感染、孕妇等。
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合适体位及部位。
做好解释。
认真、负责、要有爱观念。
方法得当、力度适宜。
对异性患者应尽量避开敏感部位。
刚做热敷后不宜做按摩。
对孕妇尽量不用敏感穴位。

阴阳五行学说
五脏六腑及表里关系
五脏、心、心包、肝、脾、肺、肾、
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
↑ ∣
肝←→胆←→三焦←→心包←→肾←→膀胱
(3)经络与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
手阳阳大肠经
1、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阴肺经
2、手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3、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脾经
4、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服肾经
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
腧穴的定位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
以人体的体表解剖位置为依椐来确定腧穴的位置方法叫体表解剖标志定位。
(1)、固定标志: 固定不变的凸起和凹陷及固定的轮廓。
(2)、活动标志: 活动时才能出现的标志。
(3)、全身各部主要体表。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尺寸等,用以确定穴位的方法。
同身指寸定位法
用于全身防病保健大手法常规
适应症、脑血管病、头痛、头晕、血压不稳、失眠、感冒、疲劳等。
(一)准备: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根据不同手法来定)术者於病人两侧。嘱病人全身肌肉放松,并宽衣松带。
(二)步骤:
头面部手法:
手法:推、擦、点、揉、
主要用穴:印堂、、眼睛、赞、太阳百会、听宫、听会、迎香、风池、风腑、肩井等。
方法:
开天门:术者站于患者正面,分别用两拇指指腹从印堂穴交替上推至上星穴、连推20――30次两手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两侧头部。
分阴阳:以双手拇指指腹分推两侧眉弓5――10次。
点睛明:以双手拇指指腹点压睛明穴30秒至1分钟
擦鼻叶点迎香:
仍然以两手大拇指指腹至上而下擦两侧鼻叶至迎香穴5-10分钟后。轻点两侧迎香穴30秒至1分钟即可。
分推眉弓点太阳:
方法同上。分推眉弓由印堂――太阳5-10次后,以中等力量点太阳穴30秒至1分钟。
扫五经:
医者於患者一侧,以一手挟住患者头部。另一手五指自然分开。拇指指腹与中线的督脉。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分别作用于两侧膀胱经和胆经。由前发际至后发际,以每分钟120—160次频率扫散头皮15-30遍。
击顶部:
医者两上肢分别端平。两手五指自然分开。以两手下垂的自然力量轻迫或轻击患者头顶及后枕部。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进行5-8遍。
提发根
医者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由前至后擦提发根3-5次。
疏五经
医者一手扶住患者头部,一手五指自然分开,分别于头部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