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几点看法劳动课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根据大纲要求,其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与实践,使少年儿童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首先,我重视“诱发情趣、重视参与”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其次我注意“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倡导合作学习、激活思维”。劳动课一般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的,因此团体合作精神尤为重要。提倡质疑、鼓励创新”最后要使探究式学习模式”得以实施,首先要创造和谐的氛围,教师要提倡质疑、鼓励探究、重视实践、善于启发。但是,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探究出来的,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有适当的引导,并有坚实的双基做后盾。一、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要先从在劳动课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起。首先、提供实践场所,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劳动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在课堂里教师讲授一些劳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布置学生课后或回家去实践。课堂教学俨然成了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了。作为教育者,我觉得首要问题是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再有就是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想像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劳动课教材中有一部分是手工制作,学生很喜欢做。我选择一些适宜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制作,让他们展开联想创编故事。学生的想象确实是很丰富的,思维是非常独特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二、下面我想从理论上谈一谈劳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劳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特点,实际上是最有灵活性最有创新性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最能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主旨,就是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占主导地位。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领域那么多,内容那么多,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有重点地就一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活动项目做出选择,特别是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无所适从,老师无所作为。不要"研究性学习"升级为科学研究,不要为了那些"广告学问",为了获奖,而有意无意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每一个学校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之间加强交流,形成各自的特色。一个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既可以采取百花齐放的选择形式,也可以采取单兵突进的形式,特色带动,"一专多能"。什么都抓也未必都能抓好,也未必都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定位。我们要如何处理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关系呢?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