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docx

格式:docx   大小:6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docx

上传人:小博士 2019/7/25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欺负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彖。在通常意义上,它是指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另一方重复就加的攻击行为。它与一般攻击行为的不同在于行为双方力虽的不均衡性、攻击者的未受激惹性和重复发生性。欺负的普遍存在及其严重后果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机构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使有关欺负的研究从一般的攻击行为屮分化出来,成为特殊的教冇和心理课题,而欺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始终是欺负研究的核心问题。欺负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现象。Olweus等人研究指出,欺负行为与受欺负都可以在同一个体身上相对持久地存在,因而欺负者和受欺负者都可能与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相应,个体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待1比界的基本行为方式。儿童的人格及认知、情感倾向在欺负行为中的作用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冇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在欺负事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儿童,包括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及一般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影响下的人际关系特点等方而。文章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简要述评。1欺负者的人格特征在中小学生中,欺负者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经常或频繁地欺负他人的儿童。Olweus、Rutter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缺乏有效干预的悄况下,欺负者通常长期内适应不良,欺负行为也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其***后犯罪的概率也远远高于一般儿童。在某种意义上,儿童欺负发半的稳定性是其较强的攻击倾向的反映,而这种较强的攻击倾向乂与某种人格结构的稳定性紧密相连。近年來的大量研究发现,欺负者除在身体或生理上具有某些“优势性”特点外,他们的白我概念、态度、价值观、社会认知倾向也表现出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这进一步影响了其同伴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模式。Olweus等人指岀,欺负者应有某利]程度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才能使欺负行为得以“现实化”。事实上,虽然那些经常欺负别人的儿童儕商通常低于一•般儿童,但却更可能有一种口目的僭力优越感”。显然,这种较高的自我评价与欺负者通常具有的体力优势及较强的自尊和自信是一致的,同时乂是基于欺负者与同伴群体的社会比较Z上的,因而他们的自信常常与对他人的怀疑、低估或歧视相对应,这町能构成欺负发生的重耍”心理条件”,他们也可能企图通过口身的欺负行为进一步加强这种口信,确证对口我的评价。欺负行为还与某种特定的气质和情感特点相联系。Bjorkqvist等人对儿童占我认识的研究发现,欺负者对白我冲动性的评价远低于一般儿童,而且在情绪化维度上的得分也较高。这表明,欺负者可能缺乏某种棊木的自控能力,而使自身行为缺乏”理智性”,表现出”动作化”人格,通过动作直接表达内心的意愿、舒解內心的情绪和压力。Smith总结对英国儿童进行的有关研究后指出,欺负者多脾气暴躁,易被激怒,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该结论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Slee等人考察了澳大利亚小学儿童的欺负行为与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各维度ZI'可的关系,结果显示,欺负者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儿童。Byrne运用其他人格量表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了欺负者攻击性与情绪性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后来的人量研究得到基本相同的结论,充分证实了欺负行为与情绪性之间的这种关系。可见,情绪性、敏感性可能是欺负行为的重要”致因“,它意味着,个体对外界社会性刺激极为敏感,但乂缺乏基本的应对能力,不能承受正常的环境压力或轻微的挫折;当社会冲突产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