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效果观察.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效果观察.doc

上传人:crh53719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效果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护理(高压氧、新生儿抚触游泳、新生儿运动训练、脑经络导平治疗等)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部分指标前后变化,探讨其对HIE后遗症的影响。方法对同期发生的HIE患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干预组的运动发育指数和智力发育指数比对照组高(P<)。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有效地防治后遗症。
【关键词】早期综合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的胎儿宫内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新生儿科与儿童保健科联合从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对恢复期HIE患儿在综合药物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通过高压氧、新生儿抚触游泳、新生儿运动训练、新生儿经络导平治疗等综合刺激干预,观察对HIE患儿后遗症的防治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2007年6月到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经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处于后遗症恢复期的HIE患儿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个月以内。均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于1997年提出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为临床分度标准[1]。

,家长不愿意参加早期干预为对照组。干预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其中轻度24例,中度16例,重度2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15例,重度1例。两组HIE患儿在性别、胎龄、临床表现、CT表现、NBNA评分、窒息程度、Hb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

①高压氧治疗:宜早期进行,一般在发病后生命征稳定1~2天内即应开始,~ MPa;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周,一般应用2~5个疗程。②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本院开展的是詹博士的同步感觉组合刺激《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通过游泳、抚触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觉的组合刺激,以打通婴幼儿脑神经通道,建立优质的神经回路,达到早期开发智力潜能的效果。在急性期过后进行,每天一次,条件许可坚持到新生儿出生后四个月内疗效最佳。③运动训练:新生儿期后进行包括两大部分训练,一是改善肌张力的运动疗法,常用肢体运动疗法和上田法;二是神经发育疗法,按照患儿的实际年龄及实际发育水平,按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方面分别确定训练起点和目标进行训练,直到完全掌握和巩固后再进入高一等的训练治疗,逐步达到年龄应有的发育水平。训练采用医院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家长既参与在医院的训练,同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对患儿肢体运动、抚触、视听训练等家庭训练。极轻度患儿进行家庭训练定期复查。
④新生儿经络导平治疗:用现代电子技术,以高压“电”能代替针刺的机械能,按针刺的经络穴位,给予调整平衡的高能量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进行,通过对患儿大脑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组干预主要是通过对关元、劳宫、百合、风池、内关、双神门、大椎等穴位导频输气进行治疗,配合运动训练进行,经济许可坚持进行到1~2岁。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家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