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审美规律,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一、展开想象,感知形象美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为支柱, 而古诗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 要让学生有限的文字中理解丰厚的内容, 必须依靠想象, 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 唤起和重组学生记忆中的表象, 进而“看见”或“听见”诗中所绘所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层次进行。如《寻隐者不遇》,教师在疏通字面时,要激发想象: 是什么人问童子? “松下问童子”说明是什么地方问的?为什么要特别说“松下”?可能问了些什么?可能回答了什么? “云深”说明当时山下是什么情况? “不知处”除了说明当时雾重林密处, 还说明了什么?(师父上山采药已很久)从“松下”、“云深”,可以“采药”, 同学们想想,这座山整个是什么样子?通过想象,一座高大幽深、林木繁茂、云雾弥漫的山岭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从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挂图、投影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领会诗情画意。如《登鹳鹊楼》中所描述的“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的壮美景色; 《咏柳》中描绘的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柳树; 《小池》中写到的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教师只要把文字变成直观的画面, 引导学生从声、形、色、感各方面仔细揣摩, 必然从中感受到诗句的形象美。 2 二、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炼、优美, 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教师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认真推敲, 体会炼字遣词的技巧, 把语言的品味和诗境联系起来。《望庐山瀑布》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用得精彩,历来脍炙人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给“挂”换上“流”、“悬”等含义相近的动词, 让学生比较辨析, 各抒己见。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挂”字的准确性。“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景象,读者“挂”字,仿佛看到了景色分外壮观的瀑布。古诗中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来生动地表现诗意。如形容楼高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赞美春天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庐山瀑布壮观景色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慢慢品味,细细咀嚼,领悟其中语言美。三、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理之在诗, 如水中盐, 花中蜜, 体匿性存, 无痕有味”。对于初涉入世, 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小学生说, 要于“体匿”“无痕”之中体会“性”、“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受教育者入境动情, 教育者先得入境动情,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得细心体会和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反映的思想感情, 受到感染, 才能在教学中当好学****的领路人和教材情感和传递者, 才能将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自己从诗句中所激起的真情实感有效地迁移给学生,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情感沟通为一,达到“披文入情”的境地。 3 《示儿》一诗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遗嘱。陆游临终作诗, 不说别的家常话, 而只说“不见九卅同”的遗憾, 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 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这不正体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意吗?我被陆游对祖国统一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国家民族至死不渝的热爱和忠诚的精神所感动。由于自身受到了感染, 教学时才得以用真挚的感情打动学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崇高、壮烈的美。当然, 仅有教师自身情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