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pt

格式:ppt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1/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现代诊断与治疗
一、ACS的概念、病理生理、分型
(一)、ACS的概念
ACS作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包涵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演变为非Q波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演变为Q波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一组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亚急性心肌缺血。
(二)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1、血管病变与不稳定斑块的演变
(1)稳定斑块
特征:稳定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易破裂,斑块表层胶原纤维含量多、厚,炎症细胞少。
(2)不稳定斑块
特征:不稳定斑块纤维帽薄、脂核大,尤其斑块肩部炎症细胞多,不稳定斑块易破裂,稳定性差。当不稳定斑块肩部内膜损伤或破裂时,内膜下基质蛋白暴露,促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2、急性血栓形成
研究发现:
男性68%首发AMI和心脏猝死出现在冠脉狭窄<50%的病例
女性中50%的首发AMI和心脏猝死出现在冠脉狭窄<50%的病例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旦斑块破裂,便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在破裂斑块的基础上形成富含血小板的止血血栓。
当损伤严重,则在血小板血栓的基础上形成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冠脉血流完全中断,ECG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
当损伤较轻,形成的血栓为非闭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白色血栓。
形成白色血栓时,冠脉血流没有完全中断,可以冲击血栓而栓塞末梢小动脉,表现为UA或NSTEMI。
(三)、ACS转归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ST段抬高 ST段抬高
NSTEMI
UA NQMI QMI
(四)、ACS危险度分层
为什么要进行危险度分层?
由于静息性缺血性胸痛患者心脏性死亡和非致死性缺血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估计预后常常需要进行危险度分层。而且,具有高度可能的CA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于只有低度可能性的患者。
评估危险性有助于:
1、U、病房或门诊)
2、治疗方法选择(血小板 GpⅡb/Ⅲa受
体拮抗剂和冠脉血管重建)
3、评价患者的预后
危险性分层有那些依据?
所有胸部不适的患者,应确定CAD引起急性缺血的可能性:高、中、低
胸痛患者应做早期危险度分层,重点在心绞痛症状、体检所见、ECG所见和心脏损伤的生化标记物
进行性胸痛患者即刻(10min内)做12导联ECG。有ACS胸痛病史,但胸痛随时间延长可以缓解的患者,应尽快获得12导联ECG。
所有表现为ACS胸痛的患者,均应测定心脏损伤的生化标记物。肌钙蛋白(cTnT/cTnI)是心脏特异的优选标记物,所有患者均应尽可能测定。CK-MB试剂条测定也可以接受。胸痛发作6小时内心脏标记物阴性的患者,应当在6-12小时内采取第2份血样标本(即症状发作后9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