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少林大金刚拳的桩功训练.doc

格式:doc   大小:80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林大金刚拳的桩功训练.doc

上传人:zkusha 2022/1/10 文件大小:8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林大金刚拳的桩功训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少林大金刚拳的桩功训练
作者:秦庆丰
中华武术 2007年5期 字数:3263
  一、技击桩
  
  技击桩(又称“金刚镇山势”)是少林大金刚拳中较为重要的实战功法练****通过技击桩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武术基本实战的身型、体势,有效提高在静止状态下实战预备势的正确形态,体验与对手问的心态、距离、劲力的松紧、攻与防之间瞬间的起动,以及手法、身法、眼法、步法等实战具体基础因素相机配合及整体性观念的适度与规范。同时技击桩的训练还可以有效培养拳臂、腰背、肩胯、胸腹、下颏、膝腿、足趾等关节,肌肉部位的劲力感觉,促进攻防战术动作的突发与配合。通过规范、自然、静止、沉稳、平衡对撑性的桩功练****并在静止与左右互换问的相互链接所体验出的实际训练效果,不仅可以使身体重心在动与静之间得到明显加强,避免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出现运动不稳或根基晃动的状况,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又可以有效强化神经控制的敏感度提高本体呼吸潜能,因此传统武术十分讲究“未****打,先练桩”,“练拳无桩步,房基无立柱”,“拳法之基,功为首”等,就是这个道理。桩功的技术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意识和体能相配合的功法训练过程,看似简约平常,但只有通过长期持久的功法训练才能深刻理解并体验其中的实际意义。因此技击桩一直为武术技击家所重视。
  
  1、技击桩“分山势”
  (1)姿势与技术
  
  两腿前后开立,中间距离约等于本人脚长的三倍,左脚在前,脚尖略内扣约10°,右脚成横向站立,两腿屈膝半蹲成左四六步(身体重心右六左四);上体直立朝左,下颏略内收;两臂屈肘平行置于体前,肘端朝下,两拳心相对,中间相距约20厘米,拳面均朝上高与眼平,与眼部前后相距约20厘米;双目微视正前方(图1)。
  

  (2)站位与互换
  待上述桩位练功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左右互换时,身体可向右转,左脚顺势内扣,两脚位成平行,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两拳位保持不变;双目微视正前方(图2)。待马步桩功练相应时段后,需要向右侧转体成“右侧分山势”站桩时,可将马步中的右脚略向外展(内扣10°)成右四六步姿势,手位姿势不变,技术动作可参照图1。
  (3)技术与要点
  ①基本站桩姿势要规范、准确,两拳不可握紧,两肘部平行下垂,腋下含空,拳、臂部似有向外平行外撑的感觉;做到身正收臂、收腹含胸、沉肩撑背、立腰合胯、膝足稳实;舌抵上腭、口齿闭合。
  ②全身保持适度放松的状态,每一种姿势、方向,持续静止练功的时间可掌握在15分钟左右,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左、中、右方向、姿势的互换;上述左、中、右技击桩的训练站位高度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可过低,以适中为宜。
  ③室内外练功均可,最好选择环境舒适、安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自身情绪良好的状态下练****桩功;技击桩功的训练时间可安排在上午9:00~11:00;下午3:OO~5:00为宜,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身体、生活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练功时间。
  (4)意念与呼吸
  由于技击桩功的训练特点,故呼吸方法宜采用“逆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全身放松,气息柔顺,气由鼻腔轻缓吸入体内,降至“丹田”(即腹部正中,肚脐区域,此时相应收缩);待感觉吸满后,即做短时的“闭息”(同时配合意守丹田),做到吸气时轻柔、缓慢、深长,不努不憋,全身不做移动,精神内敛,神情专注;闭气一般控制在10秒~30秒之间;呼气时,气由鼻腔轻缓呼出,似“丹田之气”向身体四肢发放,此时全身部位在内气的推动下似有一种向外撑满的感觉,此时腹部充实,气血似充达于全身及四梢;待气呼净后,即可开始缓慢吸气,意念也随之由四梢缓缓向“丹田”处内收,汇拢聚中;全身各部位此时逐渐有意识放松,并“意守丹田”;此功法在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紧一松之间周而复始,循序不停,并要做到舒适自然。
  整个呼吸过程,宜柔顺不可强求,更不能急于求成,或有意识追求身体内的某种感觉。总之,以顺乎自然为原则。由于练功者个体差异不同,在练功过程中所体现的气感流动,经穴的跳动、牵动,热感的串通,身体不同程度的抖动或同时产生局部胀、麻、痒及出汗等不同感觉现象时,只要功法掌握正确,都属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而受干扰。只要在练功中保持“紧”得适度,“松”得深透,功法的效果就会逐渐自然地体现出来。
  

  2、技击桩“开山势”
  (1)姿势与技术
  两脚前后开立,中间距离约等于本人脚长的3倍,左脚在前,脚尖略内扣约10°,右脚成横向脚位,两腿屈膝半蹲成左四六步(身体重心右六左四);上体直立朝左侧,下颏内收;两臂成前后分开,左手八字掌成立掌置于体前,掌指朝上高与眼平,掌心内含,肘、腕自然屈立正对鼻端;右手轻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