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历史本体论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本体论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18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本体论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情本体、历史理性与两种道德——《历史本体论· 己卯五说》读书笔记 2012-04-13 08:27:20 来自:豆瓣网作者: 沙奈朵李泽厚的哲学体系被他命名为人类学历史学本体论, 或者历史本体论。理解他的思想,可以从三句话入手“历史建理性,经验变先验,心理成本体”,分别对应认识论、伦理学、存在论。在认识论问题上,李泽厚以“人类如何可能”从根本上回答 Kant 提出的“认识如何可能”。历史本体论的第一范畴是度, 所谓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因为人类(以及个人)首先是以生存(族类及个人)为目的, 为了***上的生存, 就必须进行生产和生活, 因此就必须恰到好处的生产恰到好处的生活。这涉及唯物史观, 哲学意义上的唯物史观指的是总体而言, 人类生活首先以穿衣吃饭的物质生存为先, 人们大众的衣食住行和他们的基础—使用—制造工具的活动, 对人类存在具有绝对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从宏观上来说本质上大体无差,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决定论, 只是就人类总体发展的存在本体亦即从千百年的历史鸟瞰角度而言, 它只是哲学提示, 并非某种可以直接搬用的公式和教条。其次, 在具体历史进程中, 它常常只是社会变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由于对于人类总体而言, 物质存在具有第一性, 所以就必须掌握度, 在实践活动中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统一, 否则***就无法匀称和谐在展开的世界中的生存。因此, 度就具有本体性, 人类的延续没有度就没有可能。人类既依靠生产技艺中度的掌握而生存, 度便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迁。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无固定之形。“度作为物质实践(操作活动及其他) 的具体呈现, 表征为各种结构和形式的建立。”并且既不是客观对象的复制, 也不是主观欲望的表达, 而是实践中的秩序构成。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 人类感受到强烈的因果范畴( 比如食物的获得), 于是开始了人的意识。“以度作为本体的人类主体性对自己主观性的要求, 首先是操作活动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程序化展现为各种巫术礼仪形式的操作—演算口诀的建立, 然后在意识上表现为后世形式逻辑及各种抽象范畴所表达的认识功能。”而认识功能的实现, 便是所谓“理性的内构”,实践中的操作理性内化为认识结构。度不仅使主体认识形式得以建立, 而且使主客体在度的掌握下得以区分。因为度要面对各种不同的生产协作情形, 就必须对各种事物的性能、情境、状态把握考量, 予以区别分开, 最终主客二分。“后世一切理性的形式、结构和成果( 知识和科学), 也都不过是人类主观性对度的本体的测量、规约、巩固和宣说。”因此由这恰到好处的度, 李泽厚提出了实用理性学说。以度为主体的实用理性学说, 不同于先验理性论, 认为人类理性本来只是合理性, 并无先验的普遍必然性, 而是从人类的感性实践( 技艺) 的合度运动的长期经验( 即历史) 所积累沉淀的产物。“对于人类的个体而言的先验理性, 实际是合理性经由历史的沉淀而成的心理形式, 并通过广义的教育传递给后代。”所以度是理性, 但又高于理性, 因为度因为要处理无数不同的感性实践活动而具有某种不可规定性、不可预见性, 具有难以预测的可能性和偶然性。度不是理性所能框定的轨道、规则或同一性, 它充满不确定、非约定、多中心、偶然性。人类就是以掌握度的实践而存在延续,所以李泽厚说所谓的“历史本体”并不是某种抽象物体, 不是理式、观念、绝对精神、意识形态等等, 它只是每个活生生的人(个体)的日常生活本身,而度的本体性是这日常生活本身的体现。由于人类无数年的实践的历史活动建构了人类的理性, 由这理性出发形成了道德。道德不同于法律, 在于法律是外在的强制而道德是个体内在的强制, 即理性对各种个体欲求自觉地压倒或战胜, 而非感情决定。道德就是个体对社会人际关系在行为上的承诺和规范。理性对感性的这种自觉的、有意识的主宰、支配, 构成了道德行为的个体心理特征, 李泽厚称之为“理性的凝聚。”总之, 道德在心理上是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凝聚的成果,这种“理性的凝聚”对个体感性存在所起主宰、支配力量之强大,被 Kant 称之为绝对律令( cata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超乎功利,也与幸福无干。因为在绝对律令的支配下,个体往往要求牺牲一己的幸福, 超越甚或否定个体的感性幸福、快乐乃至生命而取得崇高的尊严地位。那么这种个体“理性的凝聚”的伦理意志或道德力量又从何而来?个体的幸福、经验、利害、要求在它面前必须被服膺,绝对服从又是为何? 这里要区分两种道德: 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宗教性道德, 也就是绝对主义伦理学比如 Kant 和一切宗教,也包括中国儒家传统完全相信并竭力论证存在一种不仅超越人类个体而且也超越人类总体的天意、上帝或理性, 正是他们制定了人类总体与个体都必须服从的道德伦理。此道德准则的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