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出心中的监狱
因为反对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曾在罗本岛监狱里关押了二十七年。
1991年,出狱后的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就职仪式上,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在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三名狱警也来了;随即,曼德拉邀请他们起身,将他们介绍给大家。
当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来,恭敬地向那三名看守致敬时,现场的所有来宾震惊不已,对曼德拉的崇敬油然而生。曼德拉博大的胸襟与宽容的气度,更令那些曾经虐待过他的白人羞愧万分。
后来,曼德拉曾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获释当天,他心情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是多么睿智的一段话,它来源于一个伟人对曲折人生的反思与感悟;这又是多么朴实的一段话,其中蕴含的道理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心灵的煎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承受过的。或许是爱人的背叛,或许是同事的中伤,或许是朋友的嫉妒……曾经的不幸让我们愤怒、让我们怨恨,于是,我们寻找一切机会去控诉、去反击、去报复……那时候,我们忘了窗外还有灿烂的阳光还有亲人的笑脸,一任心灵沉溺于痛苦的深渊。就像那个终其一生去诅咒“诬陷者”的人,他毁掉的,实际上是他自己一生的幸福啊。
我们一时难以拥有曼德拉那样宽广的胸怀,但我们仍可以尝试着,将痛苦与怨恨慢慢留在身后,带着一颗自由而感恩的心灵,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
你开始慢慢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
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
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同学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我们往往缺乏和自己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我们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和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学校,对你的管理都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