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海德格尔的实践论.docx

格式:docx   大小:31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德格尔的实践论.docx

上传人:hezifeixiang 2021/3/7 文件大小:3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德格尔的实践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德格尔的实践论
马小虎/文
提要:海德格尔无意于在理论与实践孰为优先的问题上作出简单回答,他用心思索的毋宁说是:我们应当提倡何种意义上的理论?何种意义上的实践?以及何种意义上的制作?在海德格尔看来,“制作"不应当是简单的批量化生产,而应当是创造性的让显现;“理论"不应是脱离质料的普遍主义,而应当是“形式显示"的概略性指引;“实践"不应是盲目的行动,而应当是个体化的相时而动。若想领会海德格尔实践论的这种全方位意蕴,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四种元素: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实践论和康德实践论的阐释、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思想方法、对海德格尔的修辞风格进行必要的抵制,广义“实践"概念的视域。
关键词:制作;实践;理论;形式显示
中图分类号:B516· 5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理解海德格尔有关实践的论述?这在国内外海德格尔学术界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而且,与此相关的学术讨论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把“实践"限定在伦理政治领域。《存在与时间》出版不久,海德格尔就被问及,是否要接下来写一部伦理学。(海德格尔, 2000:416)但是,很遗憾,海德格尔始终没有写过伦理学方面的专著。再说,如若依照海德格尔“存在"与“存在者"的层次划分(D,伦理政治领域的实际事务,通常容易被划人 “存在者"层次,于是,海德格尔伦理政治维度的缺失似乎可以在他本人那里找到学理依据。(参见张汝伦,2013:60)
但是,学术界仍旧找到了相关研究的突破口,主要方案有两种:其一,较早的研究方案,从海德格尔生前公开出版的文本中寻找蛛丝马迹,尤其是依据《存在与时间》和《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其二,当前较为流行的研究方案,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相关阐释人手。在众多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位学者,他们实际上把以上两种研究方案融合了起来:第一位是海德格尔意大利全集主编、(). Volpi),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一一《存在与时间》是不是《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翻版或化用?(cf. Volpi,1989:225一240)通常认为,沃尔皮肯定了《存在与时间》的伦理学意义。(). Taminiaux),他认为,《存在与时间》侧
o通常认为,“存在" (Sein)与“存在者" (Seiende)、“存在论层面" (ontologisch)与“存在者层面" (ontisch)乃是海德格尔的基本区分,同时,“存在者" (Seiende)被理解为“存在着的具体东西"。(参见海德格尔,1987:4,“脚注4 ")在《存在与时间》汊译本的修订版中这个脚注被删除了,这也许说明,把“存在者"理解为“存在着的具体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62
重唯我论意义上的孤立个体,进而否定了《存在与时间》的伦理学意义。( cf. Tammiaux, 1991:129一130)
无论人们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多么纷繁复杂,都不得不面对沃尔皮提出的疑难,我们不妨称之为“沃尔皮疑难":1924一1925年冬季学期,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了精心的阐释,当时听过这门课的许多学生,诸如伽达默尔、阿伦特、J. 里特尔(J. Ritter)、(H. Jonas)、L斯特劳斯(0 Strauss)等,乃是20世纪60— 70年代复兴实践哲学的新亚里士多德思潮的代表人物。如若海德格尔对伦理政治毫无兴趣,并且在此领域毫无建树,何以开启出一个实践哲学的潮流?海德格尔的这些学生何以走上实践哲学的道路?(Denker,2m7:222)
若想解决上述“沃尔皮疑难",从而更好地领会海德格尔有关实践的具体论述,至少需要“四个创新":其一,文本创新:不仅要关注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作品,如《存在与时间》和《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而且要关注他阐释亚里士多德的讲课稿,更要关注他涉及康德实践哲学的讲课稿。其二,方法创新:不妨把“形式显示"(fomale Anzeige)看作海德格尔的思想精髓或活的灵魂,用来审视其实践论。其三,修辞创新:不妨跳出海德格尔的修辞风格和字语游戏,用较为通用的文字来作表述。其四,概念创新:海德格尔的“实践论" 恐怕并不局限于伦理政治领域的“实践",“实践"尚有其它意义。
、领会海德格尔实践论的若干误区
1. 1924一1925年冬季学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6卷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牵涉到亚里士多德有关人的活动的三重划分:“制作"、“实践"和“理论"。其中特别强调,实践以自身为目的,而制作效力于外在目的。( cf. Heidegger, 1992:21一)于是,人们认为,这正好表明了实践的优越性或优先性,进一步而言,表明了实践哲学或伦理学的优先性。其实,这种观点难以成立: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