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几年并购案例分析一、案例分析案例一、吉利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imited ,港交所:00175 ), 是一家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汽车零部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 35 万辆整车、 30 万台发动机和 20 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升到年产50 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 30 万台。 2004 年吉利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 50年内 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 500 强”、“中国企业 500 强”、“中国机械 500 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2005 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 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2008 年巨亏 15亿美元, 其销量相比 07年降幅达 20% 以上。沃尔沃轿车销售额一直下滑,销量大幅下滑, 产能放空,采购成本过高。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出售沃尔沃这个亏损大户,并获得一笔宝贵的流动资金,对于正执行拯救计划的福特汽车公司而言,是一个必须完成,而且要尽快完成的任务!选择吉利就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9 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 40% 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 2009 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 80% 以上,因此, 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选择。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海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以及掌舵人李书福的个人魅力,均是福特选择吉利的重要原因。 2010 年3月28 日,北京时间晚 9 点,吉利以 18 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100% 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从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并购“马拉松”画上了句号,吉利收购沃尔沃是购买式横向并购,收购价格为 18 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豪车的第一步。同时 18 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成功的并购并不意味着成功的驾驭,如何将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 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决定此次并购的价值。对于吉利来说,在 18 亿的并购款之外有 9 亿的流动贷款,如果不通过并购,在国内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吉利是拿不到这个流动资金的。对于并购本身来说,吉利的资产负债率会增加一倍左右,高负债的运营,稍不小心可能会出现难以估量的影响。吉利所能承担的风险小了很多。抗风险能力下降,此时国内汽车市场恰恰是国内汽车